2015-07-29
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2、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情景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建模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体会方程的价值。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问题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建立方程的概念
1.利用教具(天平),感悟等号可以表示一组相等的关系。
(1)出示天平学具。
教师:认识它吗?
(2)左面方一个20克和一个30克的物体,右面放一个50克砝码。
教师:现在天平应该是什么状态?为什么?
学生:平衡,因为20+30=50
教师:左边和右边相等,在我们数学中可以用什么表示?
学生:等号。
板书等式。
(3)从左边拿走一个30克的物体。
教师:这种左右不相等的情况,用我们数学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2050
(4)在天平左边加放一个核桃。
教师:如果左边再放上一个核桃,此时天平可能会怎么样?
预设:左边下沉,核桃+2050;右边下沉,核桃+2050;天平平衡,核桃+20=50
教师:正像我们刚刚在天平活动中发现的,当左右不相等时,我们可以用,来链接,并将这种数量关系式成为不等式;而当两组量用=连接时,说明左右两边
学生:相等
2.寻找等量关系,劣等式,认识方程。
(1)课件出示:
300g
20克
90g
90g
教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左右相等的关系吗?
学生:180+120=300,梨+20=90+90
(2) 课件出示:
380克
教师:想一想,你还能像从天平中找等量关系那样从图中找到谁和谁相等吗?
上面左图:由学生自己找到等量关系4每块月饼质量=380;文字太多,可以简化为:
4 =380.
上面右图:引导学生找到等量关系两个热水瓶盛水量+200=2000,如果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可以列出2x+200=2000。
(3)比较板书(20+30=50,2050,核桃+2050,核桃+20=50,核桃+2050,180+120=300,梨+20=90+90,4 =380,2x+200=2000),加以分类,揭示方程定义。
不等式 等式 方程
2050 20+30=50 核桃+20=50
核桃+2050 180+120=300 梨+20=90+90
核桃+2050 4 =380
2x+200=2000
(4)辨析。
判断下列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为什么?
a+9 10+6=16 20+ =100 2y=40 m+1230 80-z=202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升
教师:想一想,我们这节课是怎么样认识方程的?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问题?
《6的乘法口诀》 课件1
《8的乘法口诀》 课件2
《一千米有多长》 PPT课件
《连续退位减》 课件
6.1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PPT课件
《统计》 课件
《笔算减法》 课件
6.3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PPT课件
6.4 解决问题例7 PPT课件
6.2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进位) PPT课件
7 统计 PPT课件4
8 教学广角(简单的排列与组合) PPT1
5 倍的认识 PPT课件
6.3 9的乘法口诀 PPT课件2
7 统计 PPT课件2
6.3 9的乘法口诀 PPT课件1
《长度单位》 课件1
《8的乘法口诀》 课件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课件
《分米和毫米》 课件
6.2 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不进位) PPT
5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PPT课件
7 统计 PPT课件1
6.1 游乐园(主题图) Flash动画
《7的乘法口诀》 课件1
6.2 8的乘法口诀 PPT课件1
《连减、连加、混合》 课件
5 倍的认识(例1) Flash动画
《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件
《9的乘法口诀》 课件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