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课题:准备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同学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渗透分类思想.
2.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工作,如:听讲要求、读、写姿势等.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同学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同学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俺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俺就是你们的大朋友, 俺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俺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知道数学要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俺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 观察主题图(出示图片“主题图”)
1.引导同学说图意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
请你依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
同学先自身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行礼.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
生:鞠躬礼.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
生:三个同学在踢球.
师:假如其中一个同学摔倒了,你见到了会怎么做?
问:右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下面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浇花.
问:你怎么爱学校呢?
同学发言.
问:谁能用自身的话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同学按顺序叙述图意.
2.了解同学数数能力
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3的呢?
小鸟有几只?松树呢?……
同学出声数数后回答.
三、 学习分类
1.出示图片“分类(一)”
问:图上有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认为可以把那些物体分成一类?
老师板书,把大球和小球圈起来.
师:同类物体可以分成一类,下面再请你们看一幅图.
2.出示图片“分类(二)”
问: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同学试做,然后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四、 了解同学认数情况.
师:同学们会数数,也会分类了,下面俺们结合图来认读几个数好不好?(出示图片“认数”)
师手指第1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用几来表示?
同学回答.
问:谁来说下面的图?
同学看图叙述.
师:假如没有图你会读这些数吗?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10,同学认读.
连续认:1、2、3、…… 10
跳着认:2、4、6、…… 10
倒着认:10、9、8、…… 1
随意认:7、3、8、……
五、 巩固练习
1.数数
师:请你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2.分类
将自身的学习用品按不同规范进行分类.
3.写字准备练习
首先认知田字格,然后指导同学执笔、坐姿,最后练习书写.
六、组织室外活动,认知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同学从学校门口开始,观赏、认知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还有老师和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
同学自由发言.
运用心理规律 改革教材教法
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从现代教学论观点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改革
探析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五种教学语言
初中数学目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法
浅谈初中数学上课三步曲
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对课堂教学的作用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材说明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巧妙激疑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思维错误成因及对策
怎样确立数学作业价值观
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定理教学”
数学课堂模式的几点认识
数学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做法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解法与思路(上)
如何教好数学的概念
初中数学激励式阶梯教学法
初中数学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
知识经济
优化和发展学生教学认知结构的再认识
关注三个关注
提高平面几何教学质量之管见
纵论中学数学教材研究
数字鸿沟”与地球信息科学的应对
“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