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知和加减法(P42――――P83)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知和加减法”、“8、9的认知和加减法”、“10的认知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合”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只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同学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知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本单元内容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可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高度重视同学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引导同学亲身经历观察、操作的活动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建立起6-10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知识表象,让同学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同学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同学掌握6-10数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同学进一步认知“>”、“<”、“=”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同学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同学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同学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同学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维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同学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教学重点:
6―――10的各数的认知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
1、数概念的形成
2、6―――10的加减法
单元课时布置:约21课时
1、6、7的认知和加减法 5课时
2、8、9的认知和加减法 5课时
3、10的认知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4课时
5、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表面积的计算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和圆锥的体积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丰收的果园 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分类(一)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口算除法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认识立体图形 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法 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除法的验算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积计算》下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得数是8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钝角和锐角的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65以内的加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关于需要几个轮子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反比例的意义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笔算除法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平均数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关于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的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