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教学反思点滴2到5的分与合是学习6、7的分与合的基础,而每一个数的分与合都有他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2的分与合是让学生掌握分和合的概念,3的分与合是解决成对的问题,4的分与合是有序、结构的问题,5的分与合是初步的用结构,6、7的分与合是熟练的用结构,8、9的分与合就是要全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所以经过这一个单元的教材分析,就知道学生在每一节课上要掌握什么,每节课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而不是把绝大数已经懂了的问题进行反复强化。
在教学2到5的分与合之前,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一个朦胧的认识(在幼儿园学过),但不是太清晰,而且学生没有有序、成对的意识,所以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帮助学生形成成对、有序的意识。
这节课从总体上把握得过关了,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重点理解是通过操作、合作让学生自己探索2、3、4、5的分与合,而且要让学生多练习分与合连着说。重点的把握我觉得很好的一点是我让学生说的机会很多,每一个环节不管是游戏或是练习,都很注重说。课上学生的反映也很好,基本都能说完整。
这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学知识的迁移,从5分成1和4想到5分成4和1。对于难点的把握我觉得到位了,
在时间和教材内容上,这节课在40分钟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这一点是过关了,但中间的一些环节的设计和细节的处理我觉得课上的不足还有很多,课设计的环节,方式比较多样。(1)摆花片代替我课上的用手指,我觉得效果确实好多了。(2)在教学完5后采用的是出卡片的游戏,避免了仍用拍手的重复,效果也比较好。(3)对于黑板上式子的揭示她是采用半边遮住,有半边,因为学生好探究揭密,所以积极性很高。
有否所有的分与合一定要借助学具吗?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成对的意识。举个例子,看到5可以分成4和1,就应该想到5也可以分成1和4,而在这个时候,前面 5分成4和1,可以借助圆片来摆,5也可以分成1和4,就不需要学生摆圆片,这是借助学生的推想,属于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思维的深度提高了,如果再让学生借助小圆片来摆,有把他拉到了形象思维阶段,反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其次,像2和3的分与合,可以尝试让学生看图写出分与合来,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
2014年秋季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6学年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最新
最新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报告文章
小学最新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最新试题情况分析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小学最新学年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考试卷分析
2013年春季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试卷DOC总复习4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试卷《比例》试题后可直接打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WORD试卷题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014-2015学年度)期末质量检测命题情况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考试试卷WORD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试卷版3
2015年度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人教版精品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考试试卷WORD
最新2016学年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WORD试卷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优秀测试题2
一年级数学下册段考学生试卷分析情况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2012-2013年发布毕业试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最新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卷通用评价与质量分析课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期中考试后教学质量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圆柱与圆锥》word试题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doc测试题
小学最新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试卷分析参考
201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最新新课标试卷精华优秀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