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9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20以内进位加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它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9加几》作为第一课时,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性和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同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
1.探索新知。其中有一个环节,我在黑板上贴出了左边9个,右边6个的彩色小圆点,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本意是想利用直观的物体,通过移一移或圈一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凑十的过程,但是课堂上我竟然把这环节漏了。
2.巩固新知,寻找规律。我出示了“9+□=1□”,让学生说一说□里可以填哪些数。这里应该可以让学生说的更多一些,说出每种可能性,同时是对9加几的练习,然后将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整理成有序的算式,从而让学生观察、发现规律。而课堂上,我却只让学生随便说了几种可能性,就直接将答案用课件显示了出来。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其中一道练习题我设计了套圈游戏,在介绍游戏规则时,我假定了每种动物只能套一次,这其实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很不利。本身套圈游戏就该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能不能想到同种东西可以套两次,而我却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定住了。
记得指导老师说过,一节课的教案至少需要修改三次,第一次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备课,第二次和参考资料对比后修改,第三次修改则是在课上完之后,发现课堂中的不足后再次修改教案。如果每节课能做到这样,那新教师一定能进步的非常快。我想我会不断努力,勤思考、勤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2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案2
3.3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教案1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2
1.1 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案
2.3 梯形的面积计算 教案2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
3.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案
2.1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字与编码
2.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案2
2.2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 教案1
3.5 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案
2.3 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册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
2.1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案1
3.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案3
2.2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案
1.2 认识负数的应用 教案
3.2 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教案1
1 认识负数 教案1
1.3 实践活动 面积是多少 教案
3.1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案2
3.3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教案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统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1
3.4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案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统计 众数 2
2.4 整理与练习 教案
2.5 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地面积 教案
人教五年级数学下 五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