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21:07:29 最新资料:“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人教版教学反思_教学课后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016年初一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6高三数学附加卷作业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倍数知识点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5课时)
经典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长方体
2016高一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一次函数的图象
高考数学选择题满分八个快速解题思维技巧
2016学年初一上学期数学寒假生活答案指导
数学2016年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第17章反比例函数全章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1课时)
第18章勾股定理全章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等边三角形(1)》教学设计
2016学年寒假大窜联: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整式的加减》教学设计
2016学年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轻松快乐过寒假)
品读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奇数偶数知识点
高三数学寒假作业试题2016
《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2016年初一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6年初一数学上册寒假生活指导答案参考
2016学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2016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圆柱和圆锥知识点
2016年数学高二寒假复习知识点:随机事件的概率
人教版2016初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韦达定理公式介绍及典型例题
2016年初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2016学年高一数学寒假作业答案参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