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不仅在实际中应用广泛,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必须切实学好。教材以“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准备去鸟岛乘船”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现实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算法,在多种口算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口算。我班学生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掌握得较好,90%的学生能正确、快速地口算,所以我认为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不是一个难题,能通过自已的努力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即使最差的学生也会用想竖式的方法来进行口算。为此我设想采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交流完善——多项训练 巩固提高”的程序开展教学。通过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在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且使学生体验运用“迁移、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新问题的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92——93页的例1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自主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3、在教学中渗透“迁移、转化”数学学习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难点:掌握适合自已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热身: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随便选几题引导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9+16 24+70 90-40 56+5 77-4 57+9 53+20 30+70
64-40 82-8 98-9 25+9 79-70 9+60 44+5 47+20
一、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你们喜欢春天吗?我们一起欣赏春天吧!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大地披上了绿装,正是春游的好时间。瞧,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的同学正准备乘船去鸟岛玩呢!(出示课件)
师: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知道了二(1)班23人;二(2)班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一条船限乘68人。
师:一个班坐一条船太浪费,他们准备每两个班合坐一条船,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问题呢?
(生提出问题,师相机板书)
生1: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3)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师:这是一种乘船方案,还有吗?
生2: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2)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3:二(1)班和二(4)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二(2)和二(3)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师:我们在设计乘船方案时按顺序依次考虑二(1)班和哪个班合乘,再把剩下的两个班合乘,这样比较有序,不会遗漏。
二、 自主探究 交流完善
师:怎样才能知道每两个班能不能合能一条船呢?
生:先把这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再与68比。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种乘船方案。二(1)班和二(2)班能不能合乘一条船吗?怎样列式?
生:23+31(生说师板书)
师:你会口算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思考,找到口算方法后再和同桌说说自已的方法。(学生活动,教师了解)
师:都有自己的方法了,谁来说说你的口算过程?(生交流师板书,鼓励学生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
生1: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
生2:先算23+30=53,再算53+1=54。
生3:先算31+20=51,再算51+3=54。
师:真是人多智慧广呀!同一道题我们找到了这么多口算方法,比较一下,这么多方法有什么相通的地方?
生:都是先把其中的一个数或两个数折分变成以前学过的算式口算
师:你们真是太了不起了!当遇到不会的问题时能主动想办法把新问题变成已会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转化方法,希望你们多多应用这种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解决更多的问题。
师:这些方法都可以但哪一种方法简便一些呢?
生:第二种,因为只用了两步。
师:为什么第二种和第三种只用了两步?
生:因为只分了一个数。
师:像这样的两位数口算通常采用分一个数的方法来计算。
师:看一看,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条船吗?
生:能。
师:谁来口答?(生说师板书)
师: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剩下的二(3)班和二(4)班能合乘吗?怎样列式?
生:32+39(板书)
师:能口算吗?谁来说一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1:先算32+30=62,再算62+9=71。
生2:先算39+30=69,再算69+2=71。
师:看来计算方法和上面的一样呀,都是先分后算。这两个班能合乘一条船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超过了71人。
师:看来这种乘船方案不合适,请同学们再看看剩下的方案可行吗?(生独立在草稿本上列式解决,然后交流)
师:我们猜想了这么多乘船方案,回过头来看一下,你认为怎样乘船最合理呢?
生:二(1)班和二(4)班同乘一条,二(2)和二(3)同乘一条。
师:其实解决这样的搭配问题一种简单的思考方法,谁发现了?
生:最少的和最多的放在一起。二(1)班和二(4)班同乘一条,二(2)和二(3)同乘一条最合适。今天我们一起解决了春苗小学二年级四个班去鸟岛玩与乘船有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你们又学会了什么新本领?是怎么学会的?(揭示课题)
生:我学会了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
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并且还学会了转化的学习方法。大家表现得非常不错,他们邀请大家一起去欣赏鸟岛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
三、多项训练 巩固提高
1、摘苹果
2、连一连。
3、看图提问并解答。
四、作业:
1、看题直接写得数(限时3分钟)。
53+36 37+54 67-15 34-26 32+46 15+65
74-16 83-68 34+56 100-79 46-24 90-45
2、填( )。
17+45=( ) 48-29=( )
96-78=( ) 19+76=( )
( )+58=84 70-( )=38
( )-53=38 63-( )=26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6.4《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word学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7.3《平行线》word学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9.2《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word学案2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6.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word学案2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7.4《平行线的判定》word学案
冀教版数学七下第11章《三角形回顾与反思》word教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9.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word学案1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9.2《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word学案1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7.5《平行线的性质》word学案2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10.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word学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7.2《相交线》word学案1
冀教版数学七下8.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word教案(2课时)
冀教版数学七下《第九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综合小结》word教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8.4《整式的乘法》word学案2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7.6《图形的平移》word学案
冀教版数学七下10.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word教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11.3《公式法》word学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8.4《整式的乘法》word学案3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10.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word学案
冀教版数学七下10.3《同底数幂的除法》word教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8.1《同底数幂的乘法》word学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10.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word学案1
冀教版数学七下9.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word教案(2课时)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6.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word学案1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7.1《命题》word学案1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6.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word学案2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6.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word学案1
冀教版数学七下《第十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综合小结》word教案
冀教版数学七下8.3《平行线的特征》word教案
2015春冀教版数学七下10.1《不等式》word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