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精品实录教案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观察物体精品实录教案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观察物体精品实录教案

观察物体精品实录教案

2016-10-27 收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7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十五的第1题。

教材简析: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要求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只有把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并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等知识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教学对象分析:

低年级学生活泼爱动,求知欲强,乐于表现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现在的思维中具体形象思维成份比较多,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教学,并使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理解掌握知识,建立空间观念,使所学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2)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形状的过程,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1)对看到的物体相似的面形状的不同特征的认识和区分。(2)使学生明确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关键:使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能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并能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的移位”,即假设自己站在某一位置,会看到什么形状。

策略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维——表达为一体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中。

课前准备:课件 、投影,茶壶、玩具小汽车等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照过相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看是什么吗?”(想)

教师用课件出示本校校园从不同角度拍摄的照片。

学生看了将会很快说出是我们的校园。

师:这些照片相同吗?(不相同)

师:拍摄的都是我们的校园,怎么看到的照片会不一样呢?

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拍摄的地方不一样。(2)因为拍摄时站的地方不一样。(3)因为看校园的角度不一样。……

师小结并板书课题:对,因为是从不同的角度拍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师板书课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看校园的照片,利用了学生好奇心理,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其生机盎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并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二、观察实践,探究体验,理解掌握

1. 本位观察。

让各小组把茶壶放在课桌上,(茶壶的正面、侧面、背面分别对着前、后、左、右四面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你看到了这个茶壶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和小组同学说一说”(课件出示茶壶正面、侧面、背面图)

让学生全班交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哪幅图是一样的。”学生可能说出:

(1)我看到了正面的壶嘴,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我看到了侧面,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3)我看到了背面,是壶把儿,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4)我也看到了侧面,不过和刚才那个同学看到的侧面不一样,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

师问:“刚才有同学说看到的两个侧面不一样,这两个侧面哪里不一样了。”

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可能说出:壶嘴和壶把儿的方向不一样,刚好相反。(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讨论交流,使他们注意观察到的容易混淆的两个侧面形状的不同,即壶嘴和壶把儿方向不同。这样就帮助学生克服了认知上的困难,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请看到茶壶正面的同学举手。看到这个侧面(指图)的举手,看到那个侧面(指图)的举手。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设计意图:在以上过程中,通过本位观察、表述看到的物体的样子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观察物体的方法。

2、换位观察。

让学生按顺时针方向分别转动到另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直到回到原位为止。说说每次看到的形状和刚才看到的是否一样?(分组交流)

教师适时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

(1)不一样,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侧面,现在看到了正面,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2)我刚才看到了茶壶的后面,现在看到了茶壶的侧面。

……

师:“为什么大家后来看到的和开始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可能说出:(1)因为坐的位置不一样。(2)因为我们看的面跟开始时不同了。(3)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了,所以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了。……

每个同学说完后,教师都要问问其他同学:“刚才同学说得对不对,好不好?”(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不单独是老师说了算,体现了评价的民主性,达到激励学生创新进取的目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不同的想法,说得不对也没有关系。(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样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身心高度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地发表见解,展开讨论。)

通过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通过换位观察,加深了学生自身的感受,使他们亲身体验到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辨析观察。

找观察位置。教师指着某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这一个面。并请坐在这个位置的同学站起来,说说是不是可以看到这个面。谁说对了,其他同学为他鼓掌。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确定看到某一形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

4、观察要全面。

电脑显示笔记本电脑的背面,师说:“请你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

学生可能举手回答:

(1)洗衣机。(2)冰箱。(3)笔记本电脑。(4)化妆盒。

……

学生积极举手,充分发言后,师说:“这只是一个物体,可你们却猜了那么多,谁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物体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和小组同学讨论,并说出:

(1)让我们看看它别的面。

(2)老师,你能把它转动一下吗?

师说:“好,就按同学们说的,把它转动一下。(电脑显示动画)现在请你说说这是什么物体?”

学生又可能说出:(1)镜子。(2)化妆盒。(9)笔记本电脑。

……

师:“意见还是不一致,怎么办?”

学生可能会说出:再转动一下。

电脑显示动画,转到正面时,有的学生可能就会很高兴地说:笔记本电脑。

师:“猜对的同学呀很高兴,没有猜对的也没关系,因为你们已经动脑去想了,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

(1)观察物体时要全面地看。

(2)要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物体。

(3)要仔细、认真地观察。

……

师:“同学刚才说的都很好,我们要正确、完全地了解一个物体的特征,就要从不同角度、认真、仔细地去观察。”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让学生猜一猜,紧紧抓住了学生好奇的特点,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思维异常活跃,从而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看问题要全面”。在学生知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基础上,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创新发展

1. 教科书第67页的例1

投影出示例1的情景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是谁看到的就在下面标出谁的名字。之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2. 引导学生完成第67页的“做一做”。

这摞数学课本的侧面、正面、背面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让学生连一连。

意图:通过这些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基本练习,使学生提高练习兴趣,并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3、拓展练习。

师拿出一辆玩具小汽车,放在桌子上,问:“老师想看到你们看到的那一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学生可能说出:

(1)把小汽车转动一下就可以看到?

(2)老师,你到我们这边的位置就可以了。

(3)老师,你把头伸到这边不就可以了吗?

(4)看到你看到的面,想一想我们看到的面,因为它们基本是一样的,只是两个侧面的方向不一样。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好,可现在老师要看到你们那一面,哪一种方法更好些?

学生可能说出:把小汽车转动一下这种方法就好。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可能没有)

师:那如果这是一辆真正的汽车,哪一种方法更好些?

学生可能说出:换个位置观察。

其余的同学可能都点头说同意。

师:那我们在生活中观察物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观察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一个长期培养训练的过程。这里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题例,创设情境,激活思维,既诱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发展了空间观念。

4、作业:教科书练习十五的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要全面地了解一个物体各个面的特征,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教学设计中体现的主要的教学思想:

1.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巧妙设计,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2. 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采取观察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4. 设计了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拓展其思维,并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

观察物体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