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教学内容:P56
教学目标:
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学习思想。
3、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小统计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根据图文信息,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式子,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 3×4 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
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5、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6、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7、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2、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2018年中考物理十大重要考点 一定要记牢
中考物理咋复习不留漏洞 名师给三点建议
观摩课《认识面积》心得 体会
2018年高考数学冲刺阶段要怎样提分?
2018年中考数学复习:命题陷阱
中考数学复习:压轴题应对策略
2018中考物理白送分:必知的10个答题技巧
2018年2017中考数学考点:实数的性质考点
2018年高考数学第二轮要怎样复习?
教研心得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我的思考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性质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判定
人教版初三上册数学公式法知识点解读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小论文 把握教学中的“暗线”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全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生长课堂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学习心得
2018年中考数学:系数与指数备考信息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只有这样才能学好数学!
怎样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分类
数学知识点:绝对值的定义与符号
中考数学压轴题的攻破技巧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
中考数学备考:合并同类项知识点
2018中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定义
《认识面积》观摩课听后感
2017中考数学复习:四边形考点信息
数学知识点:实数运算定律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