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教学内容:P56
教学目标:
1、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算式,并能分两步口算出结果。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学习思想。
3、利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小统计问题。
教学重点:学生根据图文信息,选择适当的方法列出乘加和乘减的式子,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朋友池塘边小熊家是玉米地又大丰收了,你们看一棵棵的玉米多壮呀!
出示课本图片
二、合作探究,学习乘加和乘减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小朋友从画面上你能收集到那些信息和同桌交流一下
2、引导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3+3+3 3×4 4×3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这时小熊也来到了它的家玉米地里……它来干什么呢?
它搬走了一棵玉米,还剩几棵玉米呢?你会解决吗?
4、引导学生列出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刚才有人用12减1,而12又是从哪里得来的?既然12是刚才用3×4、4×3或3+3+3+3算出来的。那么如果把这两次的计算写成一个算式,你会写吗?
5、请大家在小组内商量商量,然后试一试。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列出了含有加减法的算式,,还列出了含有乘减法的算式。你们知道这样的算式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
6、请大家想一想,除了可以列出这样的算式外,还可以怎样列式来解决?小组继续讨论。乘加的算式有又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
7、小结:乘加或乘减的算式都是先做乘法,然后再做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56页《做一做》1、2题。56页1题在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后,列出不同的算式,明确运算的顺序。
2、在口里填上正确的数
8+9=口×口+口 7+5=口×口+口 9+7=口×口+2
=口×口-口 =口×口-口 8×6=口×口-2
4+6+8=口×3 3+4+5+6+7=口×口
浙教版七上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浙教版七上3.1平方根课件1
浙教版七上4.1用字母表示数课件
浙教版七上3.2实数课件1
浙教版七上2.8计算器的使用课件
浙教版七上4.2代数式课件
浙教版七上3.3立方根课件1
浙教版七上3.1平方根课件2
浙教版七上3.1平方根课件
浙教版七上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件2
浙教版七上2.4有理数的除法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3.5实数的运算课件2
浙教版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课件
浙教版七上2.7准确数和近似数课件
浙教版七上有理数的运算复习课课件
浙教版七上第3章实数复习课课件
浙教版七上3.3立方根课件
浙教版七上第三章习题课课件
浙教版七上2.8计算器的使用课件1
浙教版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一)课件
浙教版七上3.4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开方课件1
浙教版七上3.3立方根课件3
浙教版七上2.5有理数的乘方(一)课件
浙教版七上2.4有理数的除法课件1
浙教版七上2.3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课件
浙教版七上2.2有理数的减法(一)课件
浙教版七上2.8计算器的使用课件2
浙教版七上列代数式课件
浙教版七上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课件
浙教版七上2.6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课件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