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教学内容:P62——P63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进一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
2、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不断地思维训练中,帮助学生装利用已有知识,推想遗忘的乘法口诀,巩固记忆。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6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把知识运用于生活,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 抽象概括
1、出示
6×3+6
6×4
(1)当你看到这两道题时,你能很快地算出哪一题的结果?为什么?
小结:运用乘法口诀,能很快算出第二题的结果。
(2)再次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上下两题的结果是一样的,上一题是乘加:3个6再加1个6是4个6,结果一样。
2、运用规律,再出示两组,要求学生快速计算出结果。
6×4+6= 6×5+6=
6×5= 6×6=
计算后,说说上、下两题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横着看刚才的三组题,比较各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得出:上、下三题中,后一题的结果比相邻的前一题的结果大6。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原因。
4、练习
3×2+3= 3×3+3= 3×4+3 3×5=3=
3×3= 3×4= 3×5= 3×6=
二、巩固练习
1、P62第3题
(1)观察、理解图表的意思。
把左边第一列的1~6和上面第一行的1~6看做因数,把乘积写在两个因数交*的位置上。
(2)学生独立完成
2、P63第7题
3、P62第4题
这四题是乘加和乘减,必须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三、提高练习
1、P63第6题
补充:1只蚂蚁2只触角,4只蚂蚁( )只触角,算式:
1只蚂蚁2只触角,6只蚂蚁( )只触角,算式: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求5个4的和是多少,可以写成5×4=20( )
(2)6+6+6+6+5可以写成6×5+5。 ( )
(3)两个因数分别是4和6,他们的积是10。( )
3、已知△×△=25 △+□=13 求△+△=( ) □=( )
已知□+○=9 □×○=18 求□=( ) ○=( )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一)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更多数学资源请在其他频道搜索!
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一)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更多数学资源请在其他频道搜索!
上学期高三五校联考数学试题
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天津卷.理)
清远市高中毕业会考数学试题
揭阳二模试题
上海市高三数学教学调研试卷(文科)
南通密卷数学综合练习一
姜堰市励才高三数学模拟试题五
南通中学高三数学调研试卷
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及答案(全国卷Ⅲ.理)(四川)
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及答案(全国卷Ⅲ.文)(四川,陕西,云南)
南昌市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高三复习训练题数学(5)(数列1)
汕头市高三调研试题数学试卷
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全国卷Ⅱ.文)(吉林、黑龙江、广西)
高三(下)数学预测试卷
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题
高三周练卷(9)
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全国卷Ⅱ.理)(吉林、黑龙江、广西)
广西梧州市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测试数学(文科)
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及答案(福建卷.文)
全国统一考试数学及答案(湖南卷·文)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陕西赛区预赛试题
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
南昌市高中新课程方案试验高三复习训练题数学(6)(数列2)
咸阳市永寿中学高三质量检测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江苏赛区初赛试卷
高三名校试题及答案(文科)
苏、锡、常、镇四大市联考适应性考试
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二)(理科)
昆明一中高三上期末一轮复习终结测试(理科)
扬州市一中高三数学模拟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