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材简析]
教材的第一道例题是出示了一幅农村生活情景图,通过求一共有几只兔和一共有几只鸡的实际问题列出两道连加算式,引导学生从3个2相加和4个3相加的角度理解连加算式的特征,为教学乘法意义作好准备,例题后的“试一试”,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个几的认识。
第二道例题在充分感知相同数连加的基础上教学乘法,包括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用乘法算4个2相加可以列式4×2,也可以列式2×4。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的同时,教材结合前一个算式着重介绍乘号,后一个算式着重介绍各部分的名称。至于乘法的意义,是这道例题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还可以用乘法算”是例题的重点。例题后的“试一试”既要求列加法算式又要求列乘法算式,
教材指点学生把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想想做做”的第一题是看图列式,第二题是先按要求摆学具再列式,通过这两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第3、4题巩固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
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
(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
板书算式:2+2+2=6(只) 3+3+3+3=12(只)
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
(3)教师小结 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几个几相加”是认识和学习乘法的生长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图上数一数,在算式中比一比,用语言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加强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含义,为学习乘法做好孕伏。)
3、完成“试一试”,深化感知。
(1)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照着摆一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让学生填一填。
(2)第2题先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数一数,最后填一填。(两题的不同练习方式,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另一方面又有效地反馈了学生对于“几个几”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三、认识乘法。
1、学习例题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图,说说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4个2)
(2)认识乘法教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4个2相加就可以用乘法算,写成4×2或2×4提问:4×2和2×4都表示几个几相加呢?等于几呢?(板书=8)教师在算式“4×2=8”中介绍乘号和读法(板书“乘号和4乘2”字样)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再读一读“2×4=8”这个算式。教师再在“2×4=8”算式中介绍乘数和积,(板书各部分名称)学生说一说“4×2=8”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反思:想一想4个2相加除了用加法计算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可以写成几个乘法算式?分别是怎样的?这两个乘法算式都表示那么?教师小结:4个2相加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2=8和2×4=8,他们都表示4个2相加。(教师的谈话巧妙地引入了乘法的学习;在两个乘法算式中分别介绍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则有机地分散了对于乘法的认识,使学生学得更明晰;引导学生的反思和适当的小结更让学生对于乘法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
2、试一试(1)学生观察图画,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2)想一想可以写成怎样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再填一填。(3)反馈核对。提问:计算4个5相加的和可以用几种方法计算?列乘法算式时是怎么想的?得数是怎么知道的?教师小结:看来几个几相加就可以写成几乘几。(4)观察比较。请学生观察加法和乘法算式,比一比哪种写法比较简便。(5)教师小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时,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教师没有在教学中直接说明,而是让学生在加法、乘法算式的自我比较中进行感受和获致,同时形成对乘法比较全面的理解;另外练习反馈时的提问有效地让学生感受到列乘法算式的思考方法。)
四、课堂总结想一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必要的学习反思和总结,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学后思的好习惯,帮助他们把所学的新知及时存储和纳入相应的知识结构中去)
五、联系生活,感受应用。提问:想一想,生活中哪些问题也可以用乘法算?(联系生活的例举,可以考察学生对于乘法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六、巩固练习。1、想想做做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反馈交流,着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成那样的乘法算式?这两个乘法都表示什么?2、想想做做2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交流核对。3、想想做做3(1)第1题先让学生摆一摆,然后再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2)第2题学生独立看题,摆学具,填写。(3)思考:写乘法算式的时候先要想什么呢?4、想想做做4同桌互相读一读,说一说,教师再指名几生进行反馈。5、想想做做5学生先填写,然后核对,再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注重强调读法和写法的统一。(多样的有层次的习题能全面地检查学生对于乘法意义的体会、理解程度和乘法读、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的掌握情况。每题反馈时有针对性的提问则能更深入地暴露学生的思维,了解学生学习的达成度。)
“认识乘法”教学设计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高三数学复习解析几何公式盘点
九年级下册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检测题(2016年)
初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27章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
2016年五年级下册数学容积课后训练题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课后练习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二《折扣》教学设计
初三下册数学第27章知识点抛物线的性质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笔算加法同步检测题
七年级精编数学第9章随堂练习不等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27章知识点二次函数定义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练习题
2016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体积和表面积
精选小升初数学应用试题综合训练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组合体的体积同步检测题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假分数与整数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说课稿
2016年初一数学第8单元同步训练第一课时
怎样转化小学数学学困生
必备的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算术
四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苏科版初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第七单元第一节
九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第七单元第二节
在体验中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有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小学数学素质教育
电教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真分数与假分数练习题浙教版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模拟练习卷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变化的量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