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教学片断一: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例3。
教学过程:
屏幕上出示教科书第8页上的情境图和“明明”提出的问题“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教师:能直接回答“明明”提出的问题吗?怎样才能回答她的问题呢?
学生:不能,因为我们还不知道一班和三班共有多少人,只有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才知道能不能合乘一辆车。
教师:怎样加?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36+35=
教师:怎样算36+35呢?大家先用小棒摆一摆。
抽一名学生在展示屏台摆小棒,其余在下面操作(按教材第11页上的摆法摆)。
教师: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单根?
学生:6捆,11根。
教师:如果把11根中的10根捆成一捆,这时一共有多少捆、多少根?
学生:这时有7捆1根。
教师:根据上面摆的过程列竖式算一算,该怎样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个位上6加5得11,怎么写?
学生:向十位进1,在个位上写1。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整地板书计算过程:
学生分组议一议上面的计算过程。
教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一班和三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学生:一班和三班不能合乘一辆车。
教学片断二: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3。
教学过程:
教师:前面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两位数退位减法,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下面的题大家会算吗?
出示例题:50-24=
教师:笔算50-24,怎样列竖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教师:个位上0减4够减吗?不够减怎么办?
学生:个位上0减4不够减,向十位退1。
教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
同桌的同学议一议,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指定一名学生上黑板计算),计算后同桌的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算法。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计算过程,重点突出退位的过程。
教师:大家已经会计算两位数笔算减法了,能根据前面的计算过程总结出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吗?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方法。
教师:谁能比较完整地说一说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同的是笔算减法和笔算加法列竖式时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都是从个位算起;不同的是加法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减法个位上不够减时要向十位退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约分》word教案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欣赏设计》word教案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第一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word教案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复习》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word教案2
人教版一上《认识平面图形》WORD教案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复式统计表》word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word教案2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word教案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练习课》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二)》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word教案
人教版一上《加减混合》WORD教案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通分第四课时》word教案
人教版一上《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WORD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word教案4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word教案2
人教版一上《减法的初步认识》WORD教案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复习》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word教案1
人教版一上《认识立体图形》WORD表格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最大公因数(一)》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word教案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word教案
人教版一上《加减混合》WORD研讨课教案
人教版一上《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加)WORD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质数和合数》word教案
人教版一上《连加、连减》WORD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