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长度单位》拉开了二年级数学教学的序幕,这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大量知识来源于孩子们的亲生体验,来源于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学了《长度单位》,很多孩子都觉得数学很有趣,很好玩……
确实,这几节课看起来大家似乎一直都在玩,用硬币,图钉,回形针量课本,铅笔盒,用尺量自己身体上的数据,比如一拃长,步长,一庹长等等,用卷尺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还有大量的估测,观察等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亦乐乎!
其实,要理解"米","厘米"的概念,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使孩子们能既轻松又有效地学习知识,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合理运用知识,我们呈现的材料,组织的学习活动就应该具有现实性,情景性和趣味性.
反思
我觉得教师要想上好这类课,首先得益于教材的合理安排.以往的教材往往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米,厘米是长度单位,1米等于100厘米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来源,形成的认识,缺乏自己的体验,因此很难建立正确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新教材在呈现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时,是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活动,让学生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由此引出直尺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两者之间的进率教学.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就是合理学习活动的组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活动中建立长度单位的初步表象.
爱玩,贪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尊重孩子的这种天性,在教学中有效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沟通学生情感世界和书本世界的联系,教学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上面所说的用实物量,用尺子量,量课桌,量自己的身体,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始终盎然,而这些活动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二,估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估测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思维经历着观察,猜测,类比,推理等活动.估计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相配合,有助于加深对数的理解,增强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数感,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估计,通过组织学生估测,交流各自的估测策略,比较各自的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能够相互借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三,实践中认识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生活性.在课堂上,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学生自主选择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事物量一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 sxsk/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反思来自数学网的精品推荐。 小学数学说课稿 sxsk/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
高一数学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2
高一数学上册总结复习小题训练7
高一数学下册综合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限时训练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1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测试题
高一数学函数的基本性质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10
八年级英语What’sthebestradiostation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第二次段考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一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2
高一数学上册四校期末联考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月考检测试题
高一数学上册一月学业水平测试试题1
高一数学上册总结复习小题训练8
高一数学上册12月月考检测试题
高一数学解集合问题的几种方法
高一数学上册总结复习小题训练9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中的转化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测试4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测试5
高一数学立体几何题复习题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2
高一数学上册寒假作业题4
高一数学直线和圆测试题
高一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同步测试
高一数学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测试1
高一数学上册期中模拟试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