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本课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对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已有了一些具体的体验和认识。现行教材摆脱了专项类型题目的讲解,增加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的特点灵活选用策略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在复习旧知的同时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个环节,走进生活,体验列举
出示例1情境图:公园里的工人师傅想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供游客们休闲和拍照。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我问学生:如果您是小设计员,这个问题该怎样来解决呢?
引导学生思考出:长方形的长+宽=9米。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长是8米,宽是多少米?长是7米呢?
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长和宽一一列举出来,并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教材中原本设计的问题是“王大叔用18根一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我将它改为“你是小设计员怎样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围一围,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初步接触列举策略。】
学生开始尝试操作。学生可能会选择摆小棒、画图、列表等不同方法。当学生操作时,我收集学生列举少的、重复的、正好的等不同的答案,为师生交流作准备。
然后,师生分三层交流:
a、交流少的,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b、交流多的,解决重复的问题。
c、交流正好的,说说你是怎样思考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鼓励更多的学生举手发言,说出他们列举的方法和过程。因为即使答案相同的同学,他们的方法和过程也不一定相同。
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学生解决了例1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把每一种摆法都列举出来呢? (板书:有序列举 不重复、不遗漏)
设计意图:让在学生动手操作,围一围,比一比的基础上,再填一填,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一一列举的策略的运用,也综合应用了列表法的知识,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有序“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
继续引导学生深究:你准备建议工人师傅选择哪一种围法?为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当周长一定时,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相差越大,长方形的面积就越小;长和宽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解决选择哪种围法的问题中,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规律,感悟到优化策略的价值。
第三个环节,自主探究,运用列举
继续课件出示例2:借阅下面的杂志,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借阅方法?(《科学世界》《七彩文学》《数学乐园》)
指名读题后提问:“最少借1本,最多借3本”的意思是到底能借几本?(引导学生讨论出:可能一本、可能两本、可能三本)
然后引导学生分类思考,完成列举:只借1本,有几种不同的借法?借2本呢? 借3本呢?
到底一共有多少种借法呢?你准备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并表示出来?学生可能有多种写法,适时引出下表:
借阅方法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
2013二上看望老人课件
小学二年级数学互动游戏(二)课件
苏教版二上认识线段课件
二年级下锐角和钝角课件
2013二上课间活动课件
2013新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二课件
认识千克课件
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课件
2013二上玩一玩,做一做课件
二年级下册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课件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件
苏教版二上认识米课件
苏教版二上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课件
克和千克课件
苏教版二上用1~6 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
二年级下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
二年级下册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课件
二年级上册角的认识复习课件
2013二上一个星期有几天课件
2013二上我们赢了课件
两步应用题课件
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课件
2013二上看一看(一)课件
2013二上需要几个轮子课件
二年级上册排列组合 数学广角复习课件
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课件
2013二上文具店课件
二上10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课件
2013二上买球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