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阅览室》听课反思_知识点总结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一年级数学《阅览室》听...
首页>学习园地>知识点总结>一年级数学...

一年级数学《阅览室》听课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数学《阅览室》听课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数学《阅览室》听课反思每天都感觉自己很忙碌;每天都感觉自己很充实;每天都感觉自己对任何事物都很有信心;每天都想让自己变化一下;每天都想给自己一个惊喜;每天都想让孩子们快快乐乐的;每天都想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有更多的进步;每天都告诉自己过的不是每天,而是每时;每天都很珍惜自己的存在。可是就是因为这些每一天,我感觉自己的时间是那么得短暂,我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限的事,但这对我来说既易又难。所以我每天告诉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但最近我总感觉自己丢失了一些东西,说不准自己丢失了什么,今天听完一节课,我知道了自己丢失了什么?

今天在一六班听了一节课,感触颇深。数学原本很乏味,可是在刘老师的课堂上展现出来的是生动、有趣。《阅览室》这节课我今天也讲过,但是和刘老师的相比,反差太大,课后我反思:我丢失了什么?为什么我的课堂不出彩?为什么我认为我讲清楚了,个别孩子还是会出错?一系列问题围绕着我。我在寻找。。。

《阅览室》课堂程序:

第一环节:旧知巩固

1、 开火车:10以内加减法、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 知识抢答:数的组成

第二环节:新知探究

1、 出示《阅览室》,引出表格,让孩子们说出表格信息。

2、 根据表格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 你会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列算式

4、 计算:老师提示用口算的方法计算。把30分成20和10.

5、 借助小棒,借一捆小棒,减去7,再加上余下的小棒。

6、 计数器,借一当十,数数。思考:十位上有3个,现在怎么变成了2个了?

观察以上计算特点:都是借走了,十位上借走一个,当个位上的10个。简单地说:借一当十。

7、 列竖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看到头上的有小点,就减1.。老师笔算示范。

8、 你还有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生:画图形

用画图的方法,大图形和小图形,大的表示十位上的数,小的表示个位上的数。

师:对于画图形,你有什么样的问题?

生1:原来是3个大圆,怎么变成两个大圆了?

生2:一个大的图形就是十个小图形,减去的药用圈圈出来。

9、 数线法:(类似毛毛虫。)一个一个地数(减),得出307=23

10、 方法总结:

(1) 口算;(2)摆小棒;(3)计数器;(4)列竖式;(5)画图形;(6)数线图。

我们今天注重学习列竖式,谁能提一些忠告?

(1) 点的点要减去1。(2)借来的要放到心里,不能写在上面。

静息:总结计算方法,六种。要求孩子们把这六种方法都在脑子里过一遍。----这样做让孩子们体会计算的多样性。

第三环节: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接着继续解决:故事书还剩多少本?

1、 拿出白纸(上面显示六种方法),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老师巡视,个别学生在黑板上做。(计数器、画图形、笔算)

(很少有孩子选择用笔算,大部分选择数线图、画图形、计数器)

2、 讲解黑板上学生做的。特别是笔算:借一当十,10+5=15,158=7,10+7=17

我又给孩子另一种讲解方法:108=2,2+5=7,10+7=17.这种方法孩子们会忘了加个位,但是这种方法便于计算。

3、 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把算式和竖式写在白纸的背面。找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写:469=

思考:我通过观察,发现有一部分孩子的结果是31,为什么?

生:忘写6了。

师:我认为xx是这样想的?

(说出原因)我认为xx就是这样想的。Xx你是这样想的吗?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听完这节课,我感觉这节课上得特别成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这节课容量比较大。

2、 计算方法多样性,都很具体

3、 课堂纪律特别好,孩子们状态特好

4、 语言精炼

5、 重难点及易错点引导到位

6、 师生互动,演板

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回忆一下我的课,我感觉自己很惭愧,我只侧重了列竖式,感觉自己的课很简单、易懂、但是不具体,计算方法缺少多样性。听课即是学习的过程,在寻找自己丢失东西的同时,我也要充实自己,充实孩子们.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