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13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7—48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会根据字母所取值口头求简单的式子的值。
3、知道字母所表示的不同取值范围。
4、感受数学的简约美。
教学重点:
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失物招领
王东同学于10月22日下午放学的时候,在学校门口拾到N元人民币,请失主到学校大队部张老师处认领。
少先队大队部
10月22日
师:想一想这则启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为什么用字母N表示,怎么不用具体的数来表示?你认为会是多少钱?
师:在这里如果不用字母N来表示,还可以用哪些字母来表示?
师:(小结)可以用任意一个字母来表示某些数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上课伊始,设计“失物招领”情境,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提出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活动探究
●活动(一)“猜年龄”
1、游戏引入
(1)学生猜老师年龄。
提问:老师今年多少岁呢?
(2)老师猜学生年龄。
师:我想你们大多数是11岁吧,对吗?
师:我们就以大多数同学年龄11岁为标准。老师比你们大25岁,老师今年多少岁?
(设计意图:我将教材中“小红与爸爸的年龄关系”用“学生与老师的年龄关系”取代,从猜老师的年龄入手。这样加工教材,使教学素材更贴近教学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理解抽象的含有字母的式子。)
师:你是怎么想的?
提问:当你们12岁、13岁的时候,老师各是多少岁呢?
提问: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学生年龄加上25就是老师的年龄。)
2、探索表示方法。
提问:当你们14岁、15岁、16岁…一直到50岁时候,老师各是多少岁呢?请写出来。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写到不愿再写,然后启发学生: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式子就能表示出老师的年龄?(小组同学讨论)
(设计意图:老师的年龄,放手让学生写到不愿再写,让生在这一数学活动中引发思考,促使学生产生自我改造原有认知结构的契机。)
结合讨论汇报情况,适时板书。
方法(1)学生的年龄+25岁=老师的年龄
方法(2)a+25
提问:比一比,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 见。
3、揭示课题。
师:用a+25这个实在来表示老师的年龄确实简便,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的问题。(板书课题)
4、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的取值范围要符合生活实际。
师:当a=40的时候,把A=40这个数值代入这个式子,就是老师的年龄。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设想一下,你们多少岁时,老师多少岁吗?
生(1) a=4时候,老师29岁。
生(2) a=80岁时,老师105岁。
生(3) a=150岁时,老师175岁。
师:老师真想活到175岁,可是大家想想可能吗?
师:老师在网上查找了资料,目前在世的最长寿的人是一名黎巴嫩名叫哈米达-穆索尔玛尼的妇女的个人文件表明她出生于1877年,今年已经128岁。从这个例中看来字母的取值也要符合生活实际。
(设计意图:教学时可以更加灵活一些,目的是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完成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得出a+30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然后再让学生代入求值,由一般到个别,进一步理解当a是一个具体的岁数时,a+30也是一个具体的岁数。从而通过正反两个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真正理解,a+30确实可以表示爸爸的年龄。)
5、巩固提升。
用M表示老师的年龄,你们的年龄怎么表示呢? 并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二)数小手
6、创设情境,引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倍数关系的量。
(接着上面练习)
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同意的请双手举起。
数一数:同意他的观点的有几人。
算一算:举起的小手有多少只。
7、自主探究新知。
想一想:如果同意他的观点的有35人、40人、50人呢?你能不能像前面一样根据他们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举起的手的只数?并说说为什么?(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小结)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其中一个数量,非常简便。
(设计意图:我将教材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用“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举起的小手有多少只?”来取代,使“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倍数关系的量”这个新知导入自然,且省时。同时以练习的形式放手让他们学习,体现新课标的扶放结合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我们从大门出发要走多少米才到达游乐场?
(二)游乐场里有:碰碰车(每次 a元)、云霄飞车(每次 b元)、过山车(每次 c元)……都是非常好玩的游戏,说说自己想玩什么,想玩几次,共花多少钱?
(三)让我们再到欢乐岛去看看吧,我们已经到达了欢乐岛,回头看看,我们已经走了多远的路程?
(四)再看看,从广场出发去游乐园和智慧屋谁远?远多少?
(五)欢乐岛里有一首儿歌,让我们一起念,一起去感受童年的快乐好吗?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
(设计意图:第(1)——(4)题:是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来解题,逐渐内化新知。第(5)题:是引发学生的思维在具体和抽象之间穿行,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是让学生体会数学是可以带来快乐的。)
四、总结
师:同学们, 玩得开心吗?
师:这节课所学的就是课本里面47、48页的内容,同学们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扩展
下面有三个式子,课后想想y表示什么数?下节课再来交流汇报。
5+y=100 5+y<100 5+y
(设计意图:1、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形成研究问题的方法;2、让学生体验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能力,放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吨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除法应用题和数量关系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镜子中的数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商不变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镜像对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归一应用题
认识10以内的序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设计
大班数学活动 量沙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可能性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认识角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面积整理和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归总应用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长方形的面积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2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近似数和“四舍五入”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认识小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看一看 摆一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3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可能性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铅笔有多长4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连乘应用题(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