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操作、交流、发展 ──四边形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观察、操作、交流、发展...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观察、操作...

观察、操作、交流、发展 ──四边形

2015-07-07 收藏

教材分析:

本教材根据《标准》的理念,加强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的确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地融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材呈现的是四名学生小组活动时的场景,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分法。最后还提出:“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做一做”的第1题,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身边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第2题是让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以及任意四边形之间有什么不同,进一步把握这些图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生分析: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的,也较难掌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同时,还可以采用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并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学生一系列自主性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设计理念:

1.联系生活,展开教学。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校园场景引入四边形的教学,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情境,探究规律。

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较抽象。所以我尽量提供各种感性材料,如教材例1中的图,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出四边形的共同特点,然后再通过学生动手围一围、分一分、画一画、剪一剪的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思考,使学生对四边形有鲜明、生动和形象的认识,从而也进一步认识了两种特殊的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

3.小组合作,全体发展。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贯穿全课,充分应用分组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分工、协作,一方面在这种面对面的交流中,各种层次的学生互相影响,取长补短。又如: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他们学会谦让、团结友爱等的情感、态度方面的优点。这样做,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了知识,体验了学习的乐趣,思维活动也更加活跃。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美丽的校园录像,学生欣赏。

师:这是哪儿?(课件出示定格的校园图片。)

 

 

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图形?

学生从中找一找图形,一边看一边汇报。

2.师:大家真能干!在我们的校园中,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看来啊,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图形宝宝──四边形,你们愿意和它成为好朋友吗?(板书课题:四边形)

〔课前播放录像,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引入数学知识,感悟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日常化、生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知,发现特征

1.想一想。

课件出示图形王国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数学王国!在这里我们就要和新朋友四边形认识了。

你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2.找一找。

师:四边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呢?看,数学王国里有这么多的图形,请你挑出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作上记号。

(出示例1图,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

 

 

请学生上台利用课件将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拖入“四边形的家”。别的同学若有不同的观点,可以立刻陈述,最后达成共识。

让学生把认为是四边形的都涂上相同的颜色,同桌互相检查评价。

3.议一议。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在“四边形的家”里面的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汇报、互相交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四边形的特征,结合图形得出: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教师板书。

师:看着这么多的四边形,现在你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4.举例。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是四边形的。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鼓励。

〔创设图形王国这一情境,通过想一想、找一找、议一议等活动,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了四边形的共同特点。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休课件动态演示的优越性,使图形可以随意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动手操作,互动交流

1.剪四边形。

师: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发现的关于四边形的特征,动手剪一剪,要求每个同学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我们看一看哪个组剪的四边形最多。

学生利用卡纸,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并适当参与学生活动。

(如果学生剪出的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适当补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有选择地让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类型的四边形,教师适当加以评论,及时表扬。

2.四边形分类。

师:大家真了不起!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的四边形朋友。下面呢,请大家以4人小组为单位,将桌上剪出的四边形分分类,然后互相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教师巡视,并听取学生的想法。

全班交流:汇报小组内交流结果。请学生以组为单位,上台展示分类结果,并说一说分类标准。

〔在学生对四边形特征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动手剪一剪四边形,创设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剪出的四边形进行分类,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对不同四边形的理解,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互帮互助,既内化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3.围四边形。

 

a.师:用钉子板围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比较特殊的四边形,特殊在哪儿呢?小组里说一说。

师: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

b.师:围出一个对边相等,但却不是长方形的四边形。

教师下位巡视,及时进行指导。

上台展示个别小组的作品,全班进行评析。

〔从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教师设计了围四边形的环节,使学生进一步清晰地认识了四边形。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

四、延伸拓展,结束新课

1.猜一猜: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认识啊,我们已经和四边形成了好朋友,瞧!他可高兴了,还在为我们在进行表演呢!

课件演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任意四边形的演变。让学生边看边猜一猜下一次将会变成什么图形?

2.剪一剪:

不改变长方形的大小,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把它变成另一个四边形。

〔在学生已掌握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以动画形式展示图形演变过程,初步渗透四边形之间的联系,而剪一剪的练习让学生在有机会展示自己,使他们感受到学无止境。从而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各有发展,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求知欲。〕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开心吗?

评析: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活动中体验是这节课的一大特色。四边形这个内容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教师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学生亲自实践的活动,以“和四边形交朋友”为主线来串联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想一想、找一找、议一议、剪一剪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认识四边形、感受四边形,从而获得新知。

这节课,教师导学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多媒体课件也恰到好处的发挥了作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下进行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认识了四边形这个新朋友,真正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