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可能性:摸球游戏》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可能性:摸球游戏》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在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安排了对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学习,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这是本单元,也是本课时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目标。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可能性就大一些。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我校地理位置特殊,一半以上学生是农村外来人员的子女。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差,如果用常规的单一说教形式教学,收效甚微。因此,教师一定要多花心思、多动脑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根据这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目标,设计了教学活动,并按计划在课改开放日上了展示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玩摸球游戏。(板书课题)
师:现在老师这里有个盒子,看看我往盒子里放的球(全是黄球),猜一猜老师摸出的球会是什么颜色的?
生:黄的。
(师摸球,生高兴欢呼。)
师:为什么我每次都能摸到黄球呢?
生1:我看到老师放了10个黄球进去。
生2:因为你放进去的全是黄球,所以每次都能摸到黄球。
师:我可能摸出白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没有白球。
师:可能摸出红球、黑球或其他颜色的球吗?为什么?
生:不可能。因为盒子里根本没有其他颜色的球。
师:如果我把盒子里的5个黄球换成白球,使得白球、黄球的数量同样多。老师继续再摸,想一想老师摸出的一个球会是什么颜色的?(说话时放慢速度)猜猜看?
生1:白球。
生2:黄球。
生3:也许是白球,也许是黄球。
(师继续多次摸球)
师:为什么老师这次既可能摸到黄球又可能摸到白球了呢?
生:因为盒子里有黄球,也有白球。
师:也就是说,这次摸球出现了两种可能。可能是……(生齐答),也可能是……(生齐答)。
( 设计思路 一开课,通过“生猜师摸”的摸球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新龊闷痰妫鸬健耙返己健钡淖饔谩?
(二)活动二
1师:下面老师再改变盒子里黄球、白球的数量,变为9个白的、1个黄的。我们看看,摸出其中的一个球,是摸中黄球的次数多,还是摸中白球的次数多?
(生举手)
师:大家把自己的猜想,用半分时间在课本上记下。
(生填写课本“想一想”)
师:想不想自己摸球来验证猜测?
生:(几乎异口同声)想。
师:那我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
(出示“小组合作”的操作步骤)
(1)几人轮流摸球,摸出一个球记录一次是什么颜色,然后把球放回盒内再摸。
(2)统计时,白球用字母B表示,黄球用字母H表示。
(3)小组交流:实验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师以一小组为例,逐条讲解示范,并提出要求:安静、迅速,按步骤操作。
(各学习小组愉快地摸球、统计,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结果。)
师:谁汇报一下小组交流情况?
生1:我们组摸出的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
生2:我猜对了,摸出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
生3:和我的猜测一致。因为盒子里白球多、黄球少,所以摸出的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生不由自主地鼓掌以示表扬。填写课本“填一填”,并齐答。)
师:摸中白球的次数多,说明摸中白球的可能性……(生齐答:大);反过来说,摸中黄球的次数少,说明……(生齐答)
师小结:这个游戏告诉大家,虽然事情的发生是不能确定,但是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设计思路对儿童来说,概率知识是很有吸引力的,动手收集数据的过程常常体现为令人愉快的游戏。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
2.试一试。
第84页第(1)题——盒子中有14个球,分别是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摸出一个球,会摸到哪种颜色的球?
(生独立完成,师巡堂指导。)
师:从统计数据看,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大,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生1: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生2:(补充)因为盒子中白球多,红球少,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 设计思路 学生已有了“可能性大小”的初步认识,通过练习,每人再次经历“猜测—实践—验证”过程,加深了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从学生情感体验看,他们仍对小组合作的摸球游戏意犹未尽,再次摸球,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
(三)活动三
1师:谁玩过摇奖活动?现在我们也来玩一下。(出示转盘)
师:老师摇,大家猜。第一次老师会转到什么颜色?
生1、生2:蓝色。
生3:黄色。
(师摇了3次转盘,生观察。前两次都转到蓝色,第三次很幸运地转到黄色。每次结果都有学生欢呼雀跃。)
师:老师转到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生:转到蓝色的可能性大,转到黄色的可能性小。因为蓝色的多,黄色的少。(大家鼓掌赞扬)
师:“如果让你用这个转盘设计摇奖活动,你想让获奖的人多一些,怎么设计?
(学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生1:我设计三种颜色,颜色所占区域从小到大分别为一、二、三等奖。
生2:我设计两种颜色所占区域一样大,都获奖。
……
( 设计思路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
2书面练习——第85页第1题。从下面的5个箱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教师巡堂观察练习情况,然后组织学生交流。
师:用“排他法”很快解决“一定是”“一定不是”“可能性很小”的连线结果,8白2红和5白5红,谁“很可能是白球”?
生:“8白2红”连“很可能是白球”。因为白球多,可能性大。
(在鼓掌中结束了这节愉快的数学课……)
( 设计思路 由形象的游戏活动过渡到抽象的语言表述,检测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本题也是《标准》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的综合练习。)
五、教学反思
《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这些游戏都是经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完成的,教学是成功的。
还记得,学校曾要求我们课改老师把自己对课改的认识与感受,用一句话来描述。当时,我们调侃的“名言”是“痛并快乐着”。“痛”是因为“前无古人,后有来者”。我们必须每天思考,每天探索,每天革新。在实践中体验酸、甜、苦、辣……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而“快乐”的源泉想必就是以下的原因吧。
1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以及活动的安排应当充分考虑到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孩子们的天地,在游戏中可以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本课教学设计,从生活中提取源泉,做到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摸球游戏、转盘游戏、设计摇奖活动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话题。
2教师教生活中的数学。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我校的校训。我想,也应该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高境界。怎样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设计摇奖活动,就是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带着数学去理解生活,去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迫切期待着下一堂数学课的到来。
六、案例点评
本节课学生是在对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
对于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认识,教师明白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
首先是唤起学生旧知的回忆游戏,师生共同做,教师演示,让学生猜,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因为这是学生玩过的游戏,所以教师组织的速度放得快些,不让学生再亲自去实验。
沿着学生对“事情的发生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的认识,教师改变条件,再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游戏实验去验证猜测,通过这样的“猜测—实验—验证”的亲历过程,学生就在游戏活动中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感性的认识。“试一试”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可能性大,什么情况可能性小。
书面的练习提供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区别事情发生的几种可能性大小,检测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渗透了一种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
这是一节游戏课,怎样使游戏课上得有序、有效,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另外在学生游戏中把握点拨的时机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
一节课既要有活动,同时更要有独立思考的书面练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高兴上课也不怕考试。
以上几条原则执教老师都做得不错,因此,这节课得到观摩老师的高度评价。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单元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5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4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测试题3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步练习题1
九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单元测试1
九年级数学简单事件的概率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简单事件的概率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相似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同步练习6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切圆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确定圆的条件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检测试题5
九年级数学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步练习题2
九年级数学认识二次函数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单元测试3
九年级数学投影与视图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的应用同步练习6
九年级数学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相似图形单元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相似图形单元检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同步练习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