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约数和倍...

“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约数和倍数”教学实录和评析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册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整除的意义,认识约数和倍数,能判断一个除法算式是不是整除的算式,并能说出两个数是否存在约数和倍数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比较、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整除

1.分类引人。

(1)出示算式。

15÷3=54.5÷1.5=3

23÷7=3……2 10÷20=0.5

30÷5=6 24÷2=12

1.2÷0.3=4 31÷10=3……1

(2)师:如果要将这8个除法算式分分类,你打算怎样分?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个别学生在前面边分边说。

生1: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为一类;其他的为一类。

生2:商是整数为一类;商是小数为一类;商有余数为一类。

生3:分成没有余数和有余数两类。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分类方法。

(3)师:按除法算式中有没有小数,可以分成两大类。电脑出示“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这5个算式。这些算式又可以分为哪两类?

学生操作:有余数的为一类;没有余数的为一类。

电脑演示分类情况。

[评析: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类的学习过程,筛选出要研究的算式,为教学整除奠定基础。]

2.认识整除。

(1)建立整除的概念。

①师:(指着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的算式)这一组的3个算式和其他算式比较一下,它们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得出:它们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

师:像这样的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就是整除的算式。(板书:整除)

②师追问:什么叫整除?

学生相互交流。

③练习:在下面各式中,哪些是整除的算式,哪些不是?为什么?(出示算式)

51÷3=179÷18=0.5

38÷17=2……4 12÷12=1

91+÷7=13 8÷6=1……2

5.6÷7=0.8 35÷7=5

学生回答,并根据整除算式必须满足的条件来说明自己判断的理由。

提问:你能再说一道整除的算式吗?为什么这是整除的算式?

教师补充强调除法算式中除数不能为0,并作如下板书:

整数a ÷ b = c (b≠0)

[评析:这个环节先通过比较,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整除算式的特征,接着通过判断说理和举例,巩固对整除算式特征的认识,最后,认识用字母表示的整除算式。逐步抽象,帮助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整除的概念。]

(2)学习整除算式的表述。

①说算式。

师:(指35÷7=5这个算式)我们已经知道这是整除的算式,那我们就可以说“35能被7整除,也可以说7能整除35”。

提问:(指91÷+7=13)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学生齐说)

让学生把剩下来的整除算式说给自己的同桌听。

②说字母式。

提问:(指着字母式)这个算式该怎么说?

(师板书: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指着板书说明:整数a除以整数b,b不为0,除得的商正好也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那我们就可以说“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③练习:在下面的数中,哪几组的两个数可以构成整除的关系?

68和4 24和2 8和32 3.6和1.2

追问:两数构成怎样的整除关系?为什么可以这么说?

[评析:这一环节又通过三个层次,让学生叙述、辨析,从而解决理解整除意义的难点。]

二、教学倍数和约数

1.布置自学。

师:当数a能被数b整除后,a和b就产生了一种关系。是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倒数第4~5行,并思考下面两个问题(投影出示自学题目)。

(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2)如果a能被b整除,能不能说“a是倍数,b是约数”?

学生先自学教材内容,然后讨论研究。

同桌先相互说说思考结果。

2.解疑。

(1)(教师指第1个自学题)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

生:当a能被b整除时才可以说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师板书)

师:(出示算式18÷9=2)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

生:18是9的倍数;9是18的约数。

教师追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

生:因为18能被9整除。

教师说明:如果把语序倒一下就更好了。我们已经知道是先有整除,后有倍数和约数的关系,那我们就可以说“因为18能被9整除;所以18是9的倍数,9是18的约数”。

师:(出示算式14÷2=7)这个算式可以怎么说?

师:(出示算式4.8÷1.2=4)这个算式呢?为什么不能说4.8是1.2的倍数?

学生回答。

师:同桌相互合作,一人说整除的算式,一人用几句话说说这几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交流。

(2)(指第2个自学题)提问:这样说行吗?那该怎样说?

3.小结。

在整除的基础上产生了约数和倍数(板书课题),而且在说约数和倍数的时候一定要讲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评析:安排学生自学,创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在设疑解疑过程中,引领学生参与师生交往互动的学习活动,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做到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投影出示)

(1)60能被5整除。

(2)8能整除4。

(3)8.1是0.9的倍数。

(4)24÷8=3,所以24是倍数,8是约数。

(5)老师的年龄是6的倍数,老师的年龄不可能是25岁。

(6)21÷3=7,3和7都是21的约数。

2.找一找,哪两个数能构成整除的关系?

72892847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改变题目:找一找,72还能和哪些数构成整除的关系?学生相互交流后指名回答。

3.填空。

(1)15能被( )整除,所以15是( )的( )数,( )是15的( )数。

(2)16能被( )整除,所以( )是( )的()数。

4.游戏“找朋友”。

师:接下来老师和同学们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同学们每人都有一个学号,每个学号都是一个整数,如果我要找的朋友是你,请你站起来,并把写着自己学号的卡片高高举起,让其他同学也看看你是不是我要找的朋友。

(1)我是20,我找我的倍数。(让学生判断,同时说说理由)

师指举20的学生回答:你也是20,为什么是我的倍数朋友呢?

(2)我是20,我找我的约数。

教师指举20的学生回答:你也是20,为什么是我的约数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个不是0的自然数,本身既是自己的倍数,又是自己的约数。

(3)我是1,我找我的倍数。

师:为什么大家都是1的倍数呢?

(4)我是0,我找我的约数。

师:为什么大家都是0的约数呢?

指出:0能被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整除,所以0是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的倍数,任何不是0的自然数都是0的约数。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为了方便,通常在研究倍数、约数问题时不包括0。

[评析:教师设计四个层次的练习,提供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思考辨析。特别是“找朋友”的设计别具匠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数学活动中来,既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复习巩固了全课学习内容,同时又让学生认识“0”与“1”在整除问题上的特殊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