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数学实践活动实录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配制一定...

“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数学实践活动实录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数学实践活动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配制一定浓度的盐水”数学实践活动实录活动内容

应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进行配制一定浓度盐水的数学实践活动。

活动准备

天平、水、盐、容器若干个,搅拌棒、计算器;组织学习小组。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并且学了会求百分率,今天就应用所学的知识研究有关盐水浓度的问题。请同学们用天平称出10克盐和90克水。

学生按学习小组去称。

师:请同学们把称出的盐放入水中,用搅拌棒搅拌使盐全部溶解。

学生动手搅拌。

师:根据刚才的操作想一想,现在你能求什么问题?

生:可以求盐占盐水的百分之几。

师:怎么列式计算呢?

生:10+(10+90)=10%。

师:盐占盐水的10%还可以说成“含盐10%”,那么现在配制的盐水就是“含盐10%的100克的盐水”(板书)。如果要求配制含盐20%的400克盐水应该怎么配制呢?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生:首先要求出需要多少克盐和多少克水。

师:怎么求呢?

生:盐的重量是400×20%=80克,水的重量是400-80=320克。

师:请同学们配制出400克含盐20%的盐水。

学生动手进行配制。

师:你们能配制出300克含盐15%的盐水吗?

……

说明:盐是生活中家家都有的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根据现实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使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和现实问题建立了有机的联系,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

师:如果把刚才配制的100克含盐10%的盐水和400克含盐20%的盐水倒入同一个容器里,并搅拌均匀,你能知道这时的盐水含盐百分之几吗?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师:谁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生:先求出这些盐水里有盐多少克和盐水一共有多少克,然后再求含盐百分之几。

师:请同学们算一算。

生:盐的重量是100×10%+400×20%=90克,盐水的重量是100+400=500克,90÷500=18%,这是含盐18%的盐水。

师:如果再把含盐15%的300克盐水倒进去,那么这时的盐水含盐百分之几?

生:还是先求盐的重量,90+300×15%=135克;再求盐水的重量,500+300=800克;最后用135÷800=16.875%,得含盐率16.875%。

说明:这组问题是前面问题的延伸,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独立地解决了问题,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又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三

师:如果把刚才配制的800克含盐16.875%的盐水重新配制成含盐20%的盐水,应该怎么办?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生:因为配制的盐水含盐率比原来高了,所以要在盐水中加盐。

生:我认为还可以使盐水中的水减少。

师:如果在盐水中加盐,那么要加多少盐呢?

生:如果加盐,说明水的重量不变,水的重量是800×(1-16.875%)=665克,配制后的盐水的重量是665÷(1-20%)=831.25克,所以加的盐是831.25-800=31.25克。

师:如果用减少水的方法,那么怎样来减少水呢?

生:把盐水放在炉子上烧,把水蒸发掉。

师:需要蒸发掉多少克的水呢?

生:去掉水说明盐的重量不变,盐的重量是800×16.875%=135克,去掉水以后的盐水的重量是135÷20%=675克,蒸发掉的水是800-675=125克。

师:如果要把800克含盐16.875%的盐水配制成含盐10%的盐水又怎么办呢?

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水,另一种是去掉盐。

生:加水可以,但是去掉盐不可以,因为盐化在水里了,即使放在炉子上烧,蒸发掉的是水而不是盐,所以只有加水这一种方法。

师:说得真好!那么加多少克的水呢?

生:800×16.875%÷10%=1350克,1350-800=550克,需要加水550克。

说明: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在这个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围绕配制盐水开展合作研究,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富有创造性地解决了比较复杂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学生群体呈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也充分说明学生的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既有学生个体独立自主的探索活动,又有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又有课本知识的发展和延伸。学生经历了想一想、算一算、猜一猜等一系列探究性学习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问题演变和解决过程,品尝了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成功和乐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