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反思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分数的整...

《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反思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学内宫:北师大版3年级下册第5单元分数的整理与复习。

教材简析:分数的整理与复习选自北师大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3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二)。这部分教材是整理复习面积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的内容,教材建议两课时完成。我们从关注学生系统知识的构建、便于形成网状立体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将教材的内容进行了取舍,本节课只进行分数的整理和复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分数的内容被安排在一、二两个学段中进行学习,这节课是第一学段学习有关分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复习。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到五年级时系统认识分数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知识,学生建立这个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只是所学知识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需要通过对知识的回顾、梳理、归类,从横向的沟通去形成知识的结构网,从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从分散走向集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的意义、大小比较及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注重观察、对比、分析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3.情感目标:体会小组合作的重要,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的计算法则,灵活应用分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想:

改变了以往重复习轻整理的做法,将整理与复习并重,先整理后复习。在资源重组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为核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数学信息,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为生活服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特殊的朋友。

[生倾听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

师:今天老师要邀请大家再次走进分数的王国,让我们在整理中把知识分类,在复习中把知识蓄存!

[教师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伟人的思考角度,不但拉近了学生与伟人的距离,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的能动性。]

二、整理知识

师:昨天老师布置了制作收获卡的任务,你们完成了吗?让我们带上收获卡去探望一下分数这个老朋友吧!

生:浏览学过的分数知识。

师:看望了老朋友,谁能把自己的收获卡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展示收获卡。]

师:老师感受到同学们年纪虽小,但整理能力确很强,所以老师希望大家养成制作收获卡的好习惯:在同学们的感染下,我也想制作一张收获卡,你们能帮助我吗?

[教师启发学生学会整理知识,懂得整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掌握整理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复习拓展

(1)基础与数学

师:说到分数的意义,有一个词大家千万不能忘记,因为没有它就不能产生分数,这个词是

生:平均分。

师:因为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基础,所以让我们走进基础与数学再次感受平均分的形成过程。

师:把一个苹果分成两半,老师用了两种分法,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点?

生:一种是平均分。一种是不平均分。

师:谁来回顾什么叫平均分7

生:把一个整体分成相等的若于份的方法叫做平均分。

师:在平均分的基础上产生了什么?

生:分数。

师:分数就隐藏在我们身边,你们能找到它吗?

生: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我们班级一共有40人,我占1/40。

师:分数的产生不仅丰富了数这个大家族,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的生活问题呢!让我们一起走人生活与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好吗?

[以四让四给为着手点,为学生营造自我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分数的意义,巩固分数的认读,体会了思考的快乐。]

(2)生活与数学

师:因为水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所以东东家有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晚上都要吃些水果,让我们一起看看东东是怎样做的。

师:东东分瓜,4/7给妈妈,1/7给自己。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几个数学问题,并找同学解答吗?

问 题

列 式

妈妈和东东共吃了瓜的八分之几?

4/7+1/7=5/7

妈妈比东东多吃了瓜的几分之几?

4/7-1/7=3/7

妈妈吃完后余下瓜的几分之几?

1-4/7=3/7

东东吃完后余下瓜的几分之几?

1-1、7+6、7

一共余下瓜的几分之几没人吃呢?

1-4/7=1/7=2/7

师:了解了东东家情况的同时,我们复习了哪部分知识?

生:分数的计算。

师:谁来回顾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生: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师:通过计算我们了解到瓜的2/7被留下了,你猜猜东东留下瓜的2/7是想做什么呢?

生:剩下的瓜分给爸爸、奶奶、妹妹

师:你认为东东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东东是个孝敬老人、关心别人的孩子。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7>2/7>1/7这说明他把多的瓜分给妈妈、爸爸,少的留给自己。

师:3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

生:分母相同。

师:分母相同的分数怎样比较大小?

生: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师:东东留给自己瓜的1/7是最小的一块,但是在分数的大家族中,1/7是不是最小的呢?你能举出分子是1的比1/7还小的分数例子吗?

生:1/8、1/10、1/20

师:大家举例的窍门是什么?

生:分子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大的反而小。

师:你能运用复习的知识,完成一张练习卡吗?

要求,在60秒内完成,并根据自己所用的时间填写完成右上方的填空。

做对题数占总题数的( )

所用时间占总时间的( )

1/7+2/4=

4/7+1/7=

5/8-2/8=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纪实与反思1-2/9=

2/5+2/5=

5/6-3/6=

4/5-3/5=

3/10+4/10=

1-4、7=

1/2+1/=

师:计算完成时,你所用的时间占总时间的几分之几?这个分数与老师所填写的分数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在时间上,分数越小说明计算的速度越快。

师:现在进入角色转换,请大家以小老师的身份批改自己的练习卡,然后完成左上角的填空任务,并与同桌对比,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所填的分数越大,代表做对的题越多。

师: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数学知识的取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了,只要我们够细心,就会发现数学可能隐藏在生活里,也可能隐藏在信息中,让我们一起发掘一下信息与数学的奥秘吧!

[表格习题的创新,巧妙地把分数比较大小的知识、分数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融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对学以致用有很强的能动性。]

(3)信息与数学

师:出示新闻短讯,你能从中找到数学信息吗?以小组为单位,说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小组发现3/5>1/20说明近视的人数更多一些。

师:在信息的启发下,你以后准备怎么做呢?

生:爱护眼睛。

[数学不是枯燥的,抽取数学丰富的内涵,让数学动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活起来,从趣味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四、自我评价

师:老师的收获卡制作完成了,你觉得老师的收获卡做得怎么样?

生:既漂亮又有意义。

师:在制作的过程中,老师不但收获了记忆的好方法,而且还发现大家的表现十分优秀,如果要以基础与数学、生活与数学、信息与数学三个板块为整体,你们猜猜我准备用一个怎样的分数来评价大家?

生:3/3。

师:对!就是3/3一个满分,因为你们是我见过的最优秀的学生。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能结合老师给出的提示,也用一个分数给自己打个分吗?

生:我给自己打6/6,因为我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我给自己打5/6,因为我觉得我回答问题的时候声音有些小

师:在老师给的范围内,最高分是多少?  生:6/6。

师:你能把它变成一个分数是100的分数吗?

生:100/100。

师:这就是老师想对大家说的,能不能取得满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不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了。所以我提议,让我们以拿出100/100的自信,付出100/100的努力,争取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为我们的人生目标,让我们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做一个满载收获的人。

[教师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使附着的评价冲淡了整个课堂的知识含量。而是采用了分数自评法努力让学生自我评价的评价资源巧妙地生成。]

五、课后作业

师: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收获卡,并在后面写上一句自己感悟最深刻的话。

反思:

1.静态与动态共生。

本节课的教学,大量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给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使教学活动在整体上得到丰富和提升。既优化了课堂结构,又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教材与资源重组。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力求超越课本的教学內容,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我们把内容的训练目标细化为3个版块,即:基础与数学、生活与数学、信息与数学。整个课堂紧紧围绕这3个版块设计,并以其为主脉,创造性地设计和重组教材,使二者成为生长着的有机整体。

3.知识与评价并存。

本节课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很少,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每个环节都贯穿了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起到了积极的激励作用。教师创设的让学生结合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根据给出的一个提示用一个分数自评。这样的教学,学生不只是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4.调整与改进思考。

复习课是一节特殊的课型,虽然我们力求把习题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生活情境中,不孤立计算,但从课堂效果看,习题集中呈现的含量还不够大,如果再度设计这节课的话,我们会适当地做出调整,增加思考性较强的习题,既能让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增大,文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