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执教:林涛泳
评析:林 岩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上册表内乘法(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的乘法口诀,能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小组合作自编口诀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编写7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和运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猜猜看,今天老师把谁给请来了?(出示聪聪的图像)这节课聪聪想邀请大家到公园去游玩,他说,公园里面有美丽的花草树木,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呢,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挂图展示:公园中央有花卉组成的孔雀开屏图案,空中还挂着7个气球,球上写着欢迎到公园来玩。)这句话每个字背面都有一个数,你能猜出是什么数吗?猜一猜欢字背面是什么数?
生1:6。
生2:7。
师:是7。那在迎字背面又是什么数?
生1:7
生2:14(出示14)。
师:那么到字背面又是什么数呢?
生:21。
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欢字后面是7,迎字后面是7+7=14,到字后面应当是7+7+7=21。
师:把前后的数联系起来思考是个好方法。那么,这一排数有什么规律?(略)
师:我们能看出: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是28
揭示课题:7的乘法口诀
(评析:教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到公园玩的情境作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复习了旧知识,同时教师适时巧妙地提出新问题,为自编7的乘法口诀做了铺垫。这样不仅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而且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与欲望。)
二、自主探究 学习口诀
师:你们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小组活动,自编口诀。)
师:各小组汇报你们一共编了几句7的乘法口诀?是怎么想的?
生1:我们小组一共编了7句口诀(卡片展示)。我们是根据欢迎词里的数来编的,第一个数是7,表示1个7,口诀就是一七得七,第二个数是14,表示2个7是14,口诀就是二七十四
生2:我们小组也编了7句口诀(卡片展示)。我们是模仿编6的乘法口诀来编7的乘法口诀的,因为1个6就是一六得六,那么1个7就是一七得七,2个6是二六十二,2个7是二七十四
师:这种思考方法不错,口诀五七三十五表示什么意思?
生2:五七三十五表示5个7的和是35,口诀的第一个数是表示7的个数,后面的数是表示积。
师: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7的乘法口诀。
(学生齐读口诀。)
师:你发现口诀的规律了吗?
生:口诀的前一个数是一、二、三、四、五、六,七,第二个数都是七,后面的数表示积。
生:我发现口诀的第一个数是表示7的个数。
生:我发现后一句口诀都比前一句口诀多7。
师:请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先自己记口诀,然后在小组上试背。
(学生背口诀。)
师:你感觉哪几句容易记,哪几句难记?
生:第一句是一七得七,后一句口诀都比前一句多7,这样记就容易记住了。
师:这个办法可以,你说呢。
生:一七得七,七七四十九,比较好记,三七二十一也好记。
师:是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这句话在生活中说得比较多,看来难记的口诀就这几句了(师指着剩下的几句)。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容易记住呢?
学生先自己记口诀,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口令(填空)。
二七( ),四七( ),六七( ),五七( )玩接龙游戏背口诀。
(评析:本环节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自己编口诀、找规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创造欲望。教师还采用多种有趣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口诀,把学生的趣与记融为一体,为应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好准备。)
三、深化拓展 运用口诀
师:你们看,游乐场外面有三层台阶,两旁都摆着各种花(每层7盆),看到这你们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师:怎么列式?
生:76。
师:要算出一共有多少盆花,用哪句口诀?
生:76=42 六七四十二。
师:(出示第44页主题图:把观览车由原来的5个车厢添上2个车厢,过山车由6节再添上1节,小火车由4节再添上3节,气球由5个再添上2个。)这幅图里有哪些数学问题,各小组找一找,看哪个小组找得多。
小组汇报:小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可以坐多少人?空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坐过山车的共有多少人?坐观览车的有多少人?
师:问题真不少,会算吗?用的是哪句口诀?(略)
师:小朋友能看图解决数学问题,不看图行吗?如,一个星期有7天,5个星期有多少天?你是怎么想的?
生:5个星期有35天,因为1个星期有7天,5个星期有5个7天,用口诀五七三十五算,所以是35天。
师: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 )7=( )
(2)42=( )( )=( )( )(用哪句口诀)
(3)7( )-7=28(你是怎么想的)
(评析:练习紧紧围绕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展开,不但能检查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又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练习,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中。第四层次的发展性练习,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灵活运用口诀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体验快乐 回味口诀(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录与评析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1.情境创设贯穿课的始末。本课以聪聪和明明参与学习的情境为主导,以自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为主线,让学生在有情趣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2.教师的激励语言自然真情。整节课教师以鼓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的思考、发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愿望,呵护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体现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良好气氛。
3.小组合作讲实效。本节课组织两次合作学习,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人人有事做,有问题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习惯。
4.练习设计有创意。练习分四个层次展开,从生活中找数学问题,重视基础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这样,不但可以检查学习效果,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并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等比数列(第一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数列(第一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等差数列的概念(第1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1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课件ppt苏教版必修5
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第1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二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数列课件ppt常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必修5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二)课件ppt仪征市陈集中学必修5
2.1数列课件ppt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必修5
数列(第二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2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2.2等差数列(第1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等差数列概念复习(共1课时)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苏教版高一必修5《等比数列》课件ppt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一)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课件ppt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必修5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应用(第1课时)课件ppt苏教版必修5
《等差数列》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3.4基本不等式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苏教版必修5《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课件ppt
苏南京地区公开课必修5《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课件ppt
苏教版高一必修5《不等式与不等关系》课件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2.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课件ppt苏教版高一必修5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