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课前激趣。(脑筋急转弯)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脑筋急转弯吗?老师这儿有个脑筋急转弯,想玩吗?
师:一支粉笔有两个头,请问半支粉笔有几个头?请抢答。
生1:2个头
生2:4个头
生3:2个头
师(面向生3询问):奇怪,一支粉笔两个头,分成了两半,怎么还有两个头呢?
学生说明理由后,教师用粉笔现场验证。引导体会:无论粉笔有多短,它总是有两个头,也可以说有两端。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师:老师这儿还有个谜语,敢猜吗?
屏幕出示:一根根,一条条,编织衣服少不了。(毛线)
师:老师这儿就有两根线,比比看,有什么不同?(出示图)
生:一根是弯的、一根是直的。
师;哦,一根是弯弯的、一根直直的。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师:小朋友的桌上也有一根弯弯的毛线,你能想办法把它变直吗?
生:能。
师:试试看。
(2)学生操作。指名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
师:谁到前面来一边演示一边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我是用手捏住线的两头,一拉。(生虽说捏住线的两头,但实际上他的手没有捏在两头的地方,而是一手捏住了线头,另一手捏住的地方后面还有一段。)
师(及时强调):这根线的头在哪里?你是用手捏住毛线的(两个头),把线(拉紧),仔细看,现在这根毛线的形状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师相机板书:直直的)
(3)认识线段。
师(边讲述边指线段):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手捏住毛线的两头,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线段)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两个头,也叫两端,在数学上叫做端点。(板书:端点)指一指,线段的端点在哪里?线段有几个端点?(板书:2个)
一起看屏幕,齐读: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
在这幅图中,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线段是什么样的?
端点在哪里?一条线段有几个端点?(指名上前指一指,说一说)
(4)教师演示变式,认识线段。
师(先弯):看老师这儿,这样是不是线段?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
生:它是弯的,线段是直的,所以不是线段。
师(再拉横直):这样是不是线段?
生:是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直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 师:而且有
生:两个端点。
师(拉竖直、斜直)这样是不是线段,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端点在哪里?
这样呢?(一手捏)
师(边演示边小结):看来,只有像这样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的线才是线段,线段与它摆放的位置和方向是没有关系的。
2. 建立线段模型,进一步认识线段。
(1)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 )这两条短竖线表示线段的端点。有时人们也喜欢用两个小圆点来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出示图:( )
(2)闭上眼睛想一想线段的样子。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线段?(用手势表示,并说说理由。)
3.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也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出示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这条边就可以看成线段。它的端点在哪里?你还能在这个长方体上找到其它的线段吗?师带学生指出。
(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呢?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直直的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认识线段是有长有短的。
师(出示一张彩色纸)这是这张纸上有几条线段?
生: 4条。指一指。
师:你能在纸上再创造出一条线段吗?试一试。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小结: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师(选取一名学生的作品):你能折一条比这条线段短一点的线段吗?你是怎样折的?
生(展示折法):
师:能折出一条比老师这儿的线段长一点的线段呢?你是怎样折的?
生(展示折法):
师:谁能在这张纸中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
折一折后,选两名折得长的同学展示折法。
生1(展示折法):
生2(展示折法):
师:这两位同学谁折的线段更长一些?
生:可以比一比。师生一起比较:把一头对齐,看另一头比出长短。
师(请折的最长的孩子说说):你是怎样折的?
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我是这样斜着折的(对角折法)
师:让我们也用这种折法折出一条最长的线段,折完后把纸放入抽屉。
引导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在纸上创造线段,发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板书:有长有短)
4、认识平面图形中的线段。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许多都是由这样长长短短的线段围成的。
(出示一条线段)猜猜看,老师要用线段围什么图形?
生1:正方形
生2:长方形
师(出示图):是什么?
生: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是怎样得到的?
生:由4条边围成的。
师:也就是由4条线段围成的。
奇怪,线段都有端点,围成长方形的线段的端点去那儿了?
生:在连接的角上。
师: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线段》教学实录 (这句话,老师没接好,课后反思:当时如果说:哦,原来线段和线段首尾连接后,它们的交接处就是各自的端点。或者说:看来,线段围成图形后,我们 虽然看不到这个端点,但它却是存在的。这样说,就比较自然简洁。看来教学机智还是不够啊!呵呵!还需努力!)
师: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条线段?
生1:三角形有3条线段
生2:正方形有4条线段
生3:五边形有5条线段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图形与线段条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他们是3、4、5这样排列的。
生2:我发现:几边形就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5.画线段
(1)如果让你来画一条线段,你会画吗?打算怎样画?
师:如果让你来画一条线段,你会画吗?打算怎样画?
生:用直尺画。
(2)学生试画后,交流说说画法,想想要注意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1:我是先用手摁住直尺,再沿着直尺的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画好两条短竖线。
生2:我是先摆好直尺,然后先画两条短竖线,再画一条直直的线。
师:两种画法都不错,请大家用喜欢的画法画一条比刚才短一点的线段,想想要注意什么!
(3)引发思考:如果身边没有直尺,怎么画出线段?
生1:可以沿着书的一条边来画线段。
生2:可以找一张硬纸板,沿着硬纸板的一条边来画。
生3:可以拿一张纸对折,沿着折痕画出的就是线段。
生4:可以,沿着新橡皮的一条边来画
师引导小结: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借助身边有直直的边的物体帮忙画出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会想办法,智慧老人带着点娃娃也想来考考大家,敢接受他的挑战吗?
1.P49第3题。(CAI出现两个点)
学生尝试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生独立完成,集体评价。
2.P49第4题。(CAI出现三个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时发现有一名学生用铅笔代替直尺画直线,及时肯定了他的做法。看来学生还是会现学现用啊!呵呵!
实物展台展示作业情况,集体讲评。
3.P49第5题。(CAI出示四个点)学生独立尝试画线段。
实物展台展出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引导认识:这种画法是先外再内。
师:想想看,怎样画不容易遗漏?有什么好办法?
生1:我认为可以想四个三角形。
师引导学生上前指出自己的方法后进行评价:这种方法不太可行,再想想。
生2:我认为可以先画里面,再画外面的。
师:哦,她认为可以把容易漏掉的这部分先画,然后再画外面的线段,这也是一种好办法。
生3:我认为这幅图就好像国字那样,又有里面,又有外面。可以先画外面,再画里面。
师:欸,她讲得比较形象,这样想也不容易遗漏。是个好办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了?那,老师这儿还有一种办法,给大家介绍一下:媒体出示按点的顺序画的方法。
4.判断线段的长短。
(1)第一组线段:用眼睛就能直接比出长短。
(2)第二组线段:意见不一,引出需要测量,延伸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全课小结。
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5
九年级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3
九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4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1
九年级数学用列举法求概率6
九年级数学复习统计初步1
九年级数学何时获得最大利润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7
九年级数学配方法课件2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7
九年级数学正多边形和圆课件1
九年级数学复习统计初步2
九年级数学函数与方程的综合问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应用
九年级数学视图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5
九年级数学圆课件2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6
九年级数学弧、弦、圆心角的关系
九年级数学圆课件1
九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课件
九年级数学用列举法求概率3
九年级数学位似课件5
九年级数学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乘除5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6
九年级数学弧长和扇形的面积3
九年级数学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
九年级数学测量物体的高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