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测试卷面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二年级数学测试卷面分析一、基本情况
全乡共69名学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很牢固,学习兴趣浓,学习态度端正,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探索知识。
二、取得成绩
本次测试全乡有69人参加。这次考试总分5063分,学生平均分73.38分,最高分是99分,最低分是22分。及格人数是56人,及格率为81.28%,优秀人数为24人,优秀率达到34.78%,本套试卷难度不是很大, 以《新课程标准》为准则,以现行教材的教学内容为范围,做到三重:
重基础,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能力,包括数学的计算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数学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创新,即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者比例一般为7∶2∶1。同时题目类型力求做到全(覆盖面广、题量大)
学生轻易接受,学生对本套试卷的答题情况较好,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和期中相比有很大进步。
共性:
从全乡五个班级上看,存在一些普遍的优点和不足,从全乡二年级学生取得的成绩中可以看出教师所教的知识比较全面,学生答得都很好,从试卷中看出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强,从而看出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强,这与老师的平时训练有密切的关系。
个性:
从本次试卷中可以看出个别教师的培优辅差工作做的很好,比如本次考试中有的同学得了满分。
三、存在的问题:
(一)共性:
第一:
从试卷中反映出来马虎现象很严重。比如:第一大题用心填一填第9小题:今年爸爸比我大26岁,5年后,我比爸爸小( )岁,学生没有认真读题,用减法计算的比较多,学生没有真正去理解题的意思就进行答题,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这一点。
第二:
对比较难的题不愿意动脑去分析解决,比如第六题中第3题,看上去很麻烦,学生就不愿意再思考下去。
第三:
不会检查试卷。做完题后就在那里坐着,不去检查。
(二)个性:
从试卷反映出如下问题:[-小/学教学设计/网_wwW.xxJXsj.cn=}
比如:第二大题填空的第2小题判断:3和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是32,少数同学理解成是对的。
第五大题认真计算,你真的好棒:这道题只有个别学生错1、2小题,都是马虎造成的。
总体看来,本次测试对个别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在培优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差生。
第二:
对部分同学的马虎毛病必须在平时克服掉,改掉这些坏毛病。
第三:
培养学生不愿意分析较难的题,一看见较难的题就自动放弃,永远品尝不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本次此时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能力,对今后的教学也是一个促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抓好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学会,而且会应用,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做到把知识真正用活,做一个合格的学生。
四、提出建议:
从卷面上看,二年级数学试卷应该有考查计算能力的试题。第四大题出的较好,望今后多出类似的题。
14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第一章
高一2014年数学必修一知识概念
2014年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集合与函数
2014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014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反比例函数
高一2014年数学必修一知识集合概念
高一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14年高一必修数学知识点万能公式
2014高一必修数学知识抛物线及抛物线标准方程
14年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014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立体几何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函数的定义域
2014高一必修数学知识点图形周长 面积 体积公式
2014年高一数学必修知识:对数函数
14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高一2014年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函数
高一2014年数学必修知识点:第三章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014高一必修三数学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014年高一必修数学知识柱形 锥形体积 面积公式
高一数学对数函数知识点解析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幂函数解析
2014年高一必修三数学知识: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一2014年必修三数学知识点余弦定理公式
高一数学重点知识点: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一数学向量知识点(必修4)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集合与函数概念)
14年高一必修三数学知识点平方根公式竖式运算
2014年高一必修数学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14年高一数学必修知识点:一次函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