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后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数学《小数乘整数》教后反思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材安排了通过例1,例二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之后安排了一些练习巩固。而在实际的学情中,有大部分学生都会算小数乘法,知道当成整数计算,然后点上小数点,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算,竖式的写法还很模糊这一现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这样的问题没有挑战性,学生不会感兴趣,于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安排:
1、突出积变化的规律
在教材中积变化的规律是复习,我在教学中却将当它是新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体验发现的乐趣。充分理解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就会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引导学生直接运用这个规律计算出0.32,同时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进行验证,感受规律的正确性。
2、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
有了前面对算理的理解,当遇到用竖式计算58.66时,学生不再感到困难,但要他们说出为什么这么写,部分孩子还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数点为什么不对齐了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将58.6扩大10倍,计算的是586乘6了,所以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而不是小数乘法了,最后还得将积缩小10倍。
3、突出小数的位数的变化。
小数位数的变化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判断小数的位数后选择了两题让学生计算,认识到并不是积的小数的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都是一样的。
不足之处:
1.老师落实不到位,比如学生在处理第一个练习时 58.6时,我只是 6
让学生自己说出了自己计算的方法,没有让学生用笔标一标末位的数。由于末位一词没强调死很多学生都被学习整数乘法时是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所迷惑了。
2.在学生说成了结果是351.6时我应该在问一句:为什么小数点点在了6的前面?这样或许就更能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3.学生在总结收获时说用整数计算简便,由于时间关系我没能来得及纠正。其实不是为了计算简便才把它看成整数的,而是这里是应用的一种转化的思想,这是一种方法。
4.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导致的课的环节处理不到位,时间安排不合理。
还有个别的小环节,比如在老师领着学生订正完第一道题适时应该让学生同位之间互相说说做题的方法
总之,每一次讲完,磨课后都会有收获,也希望自己的课堂会随着自己的努力而更上一层楼!最后勉励自己: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
2016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教研工作总结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案例评析
2016年高一年级数学寒假作业题精选
2016学年数学高一上学期寒假作业本
2016年上学期一年级数学备课工作总结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课堂实录
2016年中考数学轴对称复习指导:实践和应用
北师大版四数下《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
2016年一年级一班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6年上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
2016年中考数学四边形复习指导:多边形三线
北师大版四数下《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
小学2016年一年级寒假作业数学答案
2016年初一上学期寒假生活指导数学答案
北师大版四下数《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上期数学期末总复习计划
2016寒假作业七年级上学期数学答案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网络培训学习总结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案例
2015-2016年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课堂实录
2015—2016高一数学上学期寒假测试题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后记
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一
2016年一年级数学老师期末工作总结:共同进步,一起幸福
北师大版四下《探索与发现(二)三角形边的关系》案例点评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