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铅笔有多长》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铅笔有多长》说课稿一、说教材
1、出处:《铅笔有多长》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
2、重难点确立: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结合生活实际,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由于学生空间观念比较薄弱,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出1分米、1毫米有多长是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本节内容主要以动手操作、亲自感受的实践为主,辅以谈话、练习、游戏等方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量一量、想一想、说一说、玩一玩、练一练等。
三、说学法
1、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动起来,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练习。总之,能让学生做的、想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做、自己想,最终将所学知识点内化。
2、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四、说过程
1、引入阶段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游戏环节是为了缓解学生在接受新知过程中的疲劳感。
3、第一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分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先估计再进行测量那根10厘米左右的铅笔,当学生测量出铅笔有10厘米左右时,顺势引出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4、第二个教学活动是让学生认识1毫米有多长这个知识点。让学生测量6厘米多一点的小木棒,当学生对多一点都说不出所以然时,我乘机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当学生说是10小格时,我给学生介绍每个小格就是1毫米,从而可以得出1厘米=10毫米。
5、为了让学生加深对1分米、1毫米的认识,我又让学生实际测量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有的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有的测量自己文具盒的长、宽、高,还有的测量硬币的厚度等等,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同时使长度单位得到了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减法的性质》教学设计
《平均数的应用》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6、7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下册《乘法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6、7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设计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教学论文
四年级下册《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二
人教版数学《填未知加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8、9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连加》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8的组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快乐的大森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重视数学阅读 提升数学素养
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读写》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研论文 读懂教材中形成概念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连减的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设计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教学论文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