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比的化简》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比的化简》说课稿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4.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5.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化简比的意义和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1.情境引入,蕴伏铺垫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近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得出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就是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过程。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然后通过自学课本例题,自己探索化简比的方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比的化简》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比的化简》说课稿 3.尝试练习,总结方法
从试一试到练一练,从模仿练习到变化练习,从独立尝试到小组讨论解决问题,既让学生感受到化简比的三种类型: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又让学生在寻求不同题目的解决方法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还发挥小组骨干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归纳化简比的方法,力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并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相通性。
4.灵活机动,拓展延伸:
让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什么区别?设计了一组对比练习,自己得出两者的区别,进一步理解化简比的意义。
5.全课小结:先让学生说收获,老师再作总结。
四、说板书设计:
比的化简
化简
比 最简单的整数比
(1)号杯 2:18=218=2/18=1/9= 1:9
蜂蜜与水的比 一样甜
(2)号杯 30:270=30270=30/270=1/9=1:9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设计集条理性、科学性、整体性和概括性为一体,有利于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能够体现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点。
教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基本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对于课堂的设计,采用创设情境发现比可以化简,就让学生尝试解决,在学生尝试解决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中商的不变性,进行化简.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自然而然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自己得出比的基本性质。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是批评,而是抓住这个宝贵的时机,,对化简比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一些强调,适当的区分求比值与化简比。整节课学生的配合比较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得出新知,反而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一节课过后,我感觉只要充分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多注意教学策略,计算教学也能教出:甜来.
课件新人教版§1.5.2科学记数法(教案+课件ppt)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2.4.2再探实验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新人教版§3.4.1角的比较(3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新人教版§2.1.2等式的性质(2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1.2正数和负数(2)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
新人教版§3.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2.3.2从买布问题说起
新人教版§版本不明比较线段的长短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1线段、射线、直线
课件新人教版§1.1正数和负数
新人教版§2.2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新人教版§3.1多姿多彩的图形
新人教版§3.4.2余角与补角(2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2.4.1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实验版垂线
飞机、滑雪、火车的平移动画
新人教版§2.4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4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2.1有理数
课件新人教版§1.4.2有理数的除法(两个课件)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1.1.1正数和负数(1)
新人教版§2.1从算式到方程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3.1立体图形
新人教版§3.3角的度量(4个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
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应用
课件新人教版§1.2.2数轴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