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加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加法分数加法
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 王 凌
教学内容:
第十册分数加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加法的意义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有关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3、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培养分析、推理、概括能力,获得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13.4+1=13.5的竖式,错在那里?(相同数位没有对齐)
为什么1不能和4相加,而能和3相加?(计数单位相同)
(评析:整数、小数、分数加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要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引入部分抓住该特点进行复习,为自主学习分数加法做了铺垫。)
二、新授
1、今天学习加法,你想到什么?(分数加法有哪些情况?分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2、出示例题:一张纸,先用去 ,又用去 ,一共用去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如何列式?你认为分数加法的意义是什么?
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
像这样分母相同的分数就是同分母分数。(板书:同分母分数)
你能说同分母分数相加的加法式子吗?要求说最简分数。
4、这些算式中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分数单位相同)
5、还能举其他分数相加的例子吗?(学生说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式子。)
前一类是同分母分数相加,这一类是什么呢?(异分母分数相加)
6、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分数加法。
你想先研究哪一类分数加法?为什么?
研究方法:
(1)先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做?试做两题。
(2)小组交流,统一意见。
(3)归纳计算法则。
7、汇报
(1)结果是多少?全班校对。
(2)你们如何证明结果是对的?
(引导学生利用图形说明,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引导学生用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加说明,解释计算过程中分子相加的意思)(3)有补充或问题吗?
(4)计算法则是什么?
有什么要补充的?(能约分的要约分,结果是假分数并且能化成整数的要化成整数。)
8、为什么分母相同,分子可以直接相加?看书统一书写格式。
9、在学生所说的习题中练习2题
10、下面研究哪一类?
异分母分数相加,如何计算呢?
用刚才的方法学习
11、汇报
(1)汇报结果,全班校对。
(2)如何证明结果是正确的呢?
(引导学生从自己理解的不同情况加以说明)
(评析: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做出说明,可能是用图形、可能是直接说理,通过交流来理解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相加的道理,这样既培养了数学交流的能力,也对下面归纳、理解计算法则做好了准备。)
(3)计算法则是什么?
有问题或者补充吗?
为什么要先通分?为什么要化成同分母分数?
12、在学生所说的习题中练习2题
三、巩固练习
1、如果进行速算比赛,你愿意做什么类型的分数加法?
口算下列各题:
1/5+2/5 3/7+2/7 1/6+2/6 1/8+5/8 1/4+3/4 7/9+3/9
2、异分母分数单位相加8题
做了这8题,你发现什么?
四、全课总结
你觉得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关注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收获)
思考题:
8/15=( )+( )
你会怎么填?怎样想的?你认为有多少种填法?
把想法在小组中交流。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怎样滚得远》教学设计
《简单的路线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长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煎饼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平行和相交》公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设计
沪教版数学《4的乘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教学设计
《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设计
北京版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路线》教学设计
《整数乘法的算理理解》教学设计
《分数大小比较》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教学设计
《除法的验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七册《混合运算 乘加(减)》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二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