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27页的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五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掌握在100以内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操作活动。
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
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⑵交流: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
形?
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揭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
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自主探索。
提问: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最大的公因数是几?你能试着找一找
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
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就是8和12的最大公
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4、完成练一练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练习五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练习五第4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五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高考数学解题方法与技巧:排列组合
高考数学函数题型
高考数学临场发挥的五大绝招
2015届高三文科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八滩中学)
2014年高考文科数学公式大汇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高考常考数学题型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新课标人教版)
2013年最新高考数学试题精选
高考数学题型热点汇析及解题套路
2014年高考数学专题复习 离散型随机变量方差专题训练
2014高考数学答题技巧:立体几何篇
高考数学复习指导:“变”与“不变”间抓基础
2014年高考数学函数模拟题训练【考纲题目】
名师指导:高考数学复习要善于寻找简便方法
高考数学答题技巧之数列问题的题型与方法
2014高三上册文科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有答案)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冲刺:高考数学简答题试题联系
山西四校2015届高三上期数学第一次联考试卷(文科)
高三数学学习策略 要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教学计划
2014年高考数学备考指导:高频考点串讲
新学期:如何快速提高学习成绩的七字要诀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学困生及其转化策略
高三生必看备考方法:“日清-周结-月考”循环式学习法
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独立性
2014年高考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2014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与方法—导数
2014年高考二轮复习:数学七大主干知识盘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