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3的倍数...

《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恩格斯说过:思维是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一朵美丽的浪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思维,不仅可以启迪智慧,也能激发或抚慰人的情怀,使人赏心悦目、动人心弦,给人以美的享受。3的倍数特征这节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猜想讨论验证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是形象的、有趣味的和美丽的。在学习过程中,师生共同探讨,开阔学生思维,感受教学的乐趣。

【教学片断一】

一、在知识链接中,激活思维

师:我们学习了2、5的倍数的特征,谁来说说?

生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生2: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那怎样判断一个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呢?

生3: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不是0。

师:请一、二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学号说说是不是2、5的倍数。

生1:我的学号是1,既不是2的倍数,也不是5的倍数。

生2:我的学号是2,是2的倍数。

【教学片断二】

二、在新知探究中,发展思维

师:看来我们已经掌握了2、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3的倍数的特征怎样呢?是不是和2、5的倍数的特征一样,只要看个位呢?请同学们一起来讨论这个问题。

生1:我认为看个位可以。如:33、36、39它们的个位分别是3、6、9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生2:我认为不能只看个位。如:23、16、29它们的个位虽然也是3、6、9,但这些数不是3的倍数。

生3:但也有的数它们不是3、6、9,如:24、45,可是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

师: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你们可以以45为例,在它的前后面添上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老师能很快判断能否是3的倍数。

生1:前面添上2。 ()

生2:后面添上24。 ()

生3:前面添上3,后面添上53。 ()

师:请们用计算器验证一下,看看老师判断对不对?

(学生验证后,产生疑惑)

师:老师判断对不对呀?

生:(齐答)对。

师:其实老师也不是圣人,不过知道其中的奥妙,先掌握其中的规律罢了,你们想知道吗?

生:(异口同声说)想。

【教学片断三】

三、在实践验证中,开阔思维

师:一个数能不能被整除,既不能只看个位数,那么应该看什么数呢?我们先来研究较小的两位数。(45)45的个位上是5根据个位上的数我们能不能判断这个数是3的倍数吗?

生:不能。

师:那只看十位上的4呢?

生:也不能。

师:这样说来判断一个两位数是不是3的倍数必须观察这个数的几个数字?

生:两个数字都要看。

师:如果是三位数、四位数呢?

生:全部数字。

师:那么你能改变十位数的数字,使它是3的倍数?那些不是3的倍数呢?

生:(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是 不是

15 25

45 35

75 55

65

师:从刚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这个数的全部数字。那么怎么看全部数字呢?下面我们做个实验。(师把数字的位置调换,让学生验证)

是 不是

15 51 2552

45 54 3553

75 57 6556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一个数是3的倍数,数字调换了也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了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数字调换了也不是3的倍数。

师:那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跟这个数的位置无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案例 师:那跟什么有关?

生:大小。

师:既然是跟一个数的大小有关,那我们再来做个实验,把这两组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加起来,观察一下,它们又有什么特征?(同桌交流,总结特征)

是 不是

1551 1+5=6 2552 2+5=7

4554 4+5=9 3553 3+5=8

75 57 4+5=12 6556 6+5=11

生1:一个数如果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生2:一个的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由三、四组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学号是不是的3的倍数。

生1:我的学号是21,是3的倍数。

生2:我的学号是22,不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

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往往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教学时,教师如能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平衡、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让学生既感觉所遇问题与原有知识有联系又富有挑战性,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产生积极探究的欲望。具体表现在:

一、进行猜想

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学生一般想不一从各位上数的和去研究,一开始我先让学生回顾旧知识:2、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学生们发现都只要看一个数个位上的于是很顺地设下了陷阱:同学们,那猜猜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猜测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个位上是3、6、9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还有学生猜测:各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3、6、9一定是3的倍数 ,能想到这点应该说是了不起的。

二、探索猜想

创设一个既是新奇,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很快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由于学生刚刚复习了2、5倍数的特征,知道只要看一个数的个位,因此在学习3的倍数特征时,自然会把看个位这一方法迁移过来。但实际上,却不是这样,于是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冲突使学生产生了困惑,有了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就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愿望,这样不反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有效的将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先由学生猜想中到教师果断判断后,再让学生利用计数器转移探索,最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这些数不一定都是3的倍数。学生初步发现了3的倍数的特征与2和5的倍数不同,不表现在数的个位上,那3的倍数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呢。于是进入到动手操作环节,在此基础上,抽象成各位上数的和,是理解3的倍数特征的关键。

三、验证猜想

要使学生获得3的倍数特征的知识,试一试是教学的主体,教学中,我首先是填数字;其次是换位置;再次是加数字。利用反例进一步证实3的倍数的特征,这样就开辟了一条通过验证、探索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思维方法掌握知识的道路,使学生受到了一次思维方法的训练。

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我力图让学生在猜想讨论验证中,产生认知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再在想象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研究问题,用不同方法去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大量的表象积累,思维产生了飞跃,自然就概括出结论。整个课堂孩子们在充分地体验着、感悟着、发展着。这是我觉得成功的地方。对于教者我来说从中发现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及时总结,虚心请教,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