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折叠》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北师大版数学《折叠》教...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北师大版数...

北师大版数学《折叠》教学案例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折叠》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折叠》教学案例教材简析:

《折叠》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后的数学与生活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空间想象力还有待逐步培养,因此本课着重从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力入手,借助折叠的操作活动,渗透对应思想,从而为后期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计背景:

新课前一天,安排全班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并要求学生尝试完成课后的练习,第二天,我及时的批阅了学生的预习作业,发现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大部分学生的作业效果很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学生依靠自学完全掌握了新课内容,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成为探究本课的关键环节。因此,依据课后习题的特点,结合例题展示,我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探究为主线,重点渗透平面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思想,调整了教学预案的各个环节,以复习激趣练习讲解操作验证突破难点各个环节的展开,逐步引导学生动静结合,充分发挥想象、小组合作探究,正确对应,期望通过此次尝试,逐步改变空间图形知识部分按部就班的教学格局,探索空间图形知识部分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折叠与展开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和它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2、能正确判断平面展开图所对应的简单立体图形。

二、教法选择

情境展示法;想象、猜想法;练习讲解法;指导操作法;评价促进法;重点讲解法。

三、学法选择

想象猜想法;分析说理法;操作验证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1、预习《折叠》一课,尝试完成课后练习。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分工,将教师印好的平面展开图的卡片沿边线剪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在第二单元,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你们对它们的的平面展开图还有印象吗?(课件展示复习题)

1、想一想:下面哪些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为什么?

2、汇总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11种类型,问:同一个正方体展开后,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

(设计说明:对于学生的识图能力,必须尝试培养正向和逆向思维方式,即:既要使学生学会判断哪些平面展开图能拼成正方体,也要使学生明白:同一个正方体沿着不同的棱剪开,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展开图。另外,说理训练也是空间图形教学所应该注重的。)

3、考一考:在下图中,你的对面是什么?

4、评价激趣:希望在课堂上你们的表现也是最棒的。

(设计说明:此题的设计,借助找相对的面的图例,既检验了学生对相对的理解程度,为渗透对应思想埋下伏笔,又通过正确答案棒的展示,水到渠成的评价学生的回答,并提出预期希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操作练习,验证想象。

1、讲评课后练习1。

2、小组合作,操作验证练习2。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卡片。

小组合作:折一折、拼一拼、粘一粘,拼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与下图的那个图形相对应?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再简单介绍其名称:三棱柱、四棱锥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折叠》教学案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折叠》教学案例 3、发挥想象,操作验证。

根据刚才的操作验证,想象一下,下面这两个平面图将对应哪些立体图形?

(1)、想象:平面图中有哪些面是相对应的关系?猜想:平面图与立体图形怎样对应?为什么?

(2)、操作验证、合作交流:教师强调:平面展开图上的各个面不能重合,必须都露在外面。

(3)教师简评,揭示课题。

刚才同学们尝试想象猜想法,通过折叠(板书)正确的找出了平面展开图和立体图形的对应关系,这说明,只要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再复杂的对应关系也难不倒你们,那么,有信心再次尝试一下吗?

(设计说明:把练习作为新课加以探究是本节课在设计上的大胆尝试,因为在课前通过批阅学生的预习作业,我发现学生的作业大部分都是正确的,如果不做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得不到锻炼,对应思想无法真正渗透,尤其是学困生。而想象、操作、验证正是突破本课难点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以练习入手,图形的对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便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1、造房子:

(1)、猜想:拿出备好的平面图形卡片,编出①⑦号,然后观察想象,在小组内说说,经过折拼、粘贴后会成为一个什么图形?哪些号数可能存在相对的关系?

(2)、操作:变平面图为立体图。教师可展示备好的教具,帮助学生对一些平面图形的转换形成一定的表象认识。

(3)、标出天窗和门的可能的位置。

(4)、小组交流自己的做法和理由。教师强调:窗户和天窗的区别。

(设计说明:编号后想象,旨在引导学生有序的猜想,弄清对应面有利于学生快速的找出天窗和门可以标注的范围。)

2、算一算:房子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

(1)、首先弄清几号图是房子的底面,再进行计算。点两名学生板演,全班齐练。

(2)、讲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明白两种解法谁是谁否,进一步强调:计算实际面积时,必须先据题意算出实际的长度,再计算面积,还要注意单位换算。

(设计说明:计算图例的实际面积涉及到比例问题,在题意的分析上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因此,教师必须加以强调,防患于未然。)

3、小组互评合作效果。

四、反馈训练,培优辅差。

1、你还能算出几号图的实际面积?试一试。

2、课件展示;找出与平面展开图相对应的立体图形。(五棱柱、三棱锥)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2、亲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

课后反思:

在空间与图形这一板块的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有效的利用电教资源的动画优势,可以使得认识平面图形、透视立体图形的目标达成度大大提高;而组织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有序的动手操作,也能强化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理解,这两者巧妙的结合无疑会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亮点。但是上课之前,教师对学情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的确定,也是一节好课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数学教学才必须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才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