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

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教学目标:

1.能读懂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体会图表的直观性:

2.结合实际问题情境,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了解图表在生活中的应用,能看懂用图来描述的事件或行为,体会数学图形简洁、明了的特点,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从纵轴和横轴表示的意义来认识图表,并能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事件发生的过程,特别是特殊时段发生的事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感受

1、复习回顾:课前请同学们回想,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 (出示一幅2010年九寨沟月平均气温折线统计图) 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从这幅图上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寻找图上的信息:结合横轴和竖轴上的信息,具体描述各月平均气温。

师:看了这幅图你对九寨沟月的气温有什么感受?

(夏季去旅游气温合适,结合横轴和竖轴上的信息,我们看出这幅图说的是时间与平均气温的关系。)

二、创设情境,经历分析。

1.创设情境,出示主题图。

师:其实和九寨沟比起来,咱们宜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更适合人们居住,我的工作生活都很愉快,周末吴老师喜欢逛街,常常从解放路坐车到商场,只有一站路,我把一天公交车的行驶情况绘成了一幅图。我们来看看。(板书课题:看图)

2.出示主题图.寻找关系。

(1)问:这幅图描述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关系?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描述的是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横轴表示公汽行驶的时间,纵轴表示公汽行驶的速度。(课件展示,随机板书时间速度)

(2) 仔细看图(板书看图),通过观察你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把你获得的信息告诉小组的同学。

小组交流,自由描述汽车行驶情况。

(3)小组汇报

①:折线上各个具体点的描述:解放路这一点表示起点速度为0,A点表示行驶到第一分钟时,速度是400米/分,B点表示行驶到第三分钟时速度也是400米/分,行驶四分钟后汽车到站,停车速度为0。

②:汽车先提速到了400米份,再一直行驶,到第3分时,开始减速,最后停止。

③:汽车从0分到第1分钟,速度开始慢慢上升到400米/分,然后一直以这个速度前进,从第3分钟到第4分钟,速度从400米/分降到0,最后停了下来。

师:他描述的怎么样?听了刚才他们的发言。你们觉得他们说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你从图上的哪里看出速度在增加?

师:从这条斜线上我们能看出时间从0分钟到了第1分钟,速度从0增加到了400米/分,(边说边演示课件)。也就是说,时间在变,速度在增加。(板书:变化增加)

师:你看出了哪一段速度没变?理由?

生:横着这一段(板书:变化不变)

师:(指34分钟对应的斜线)问:你能不能说说这一段?(板书:变化减少)

(4)表演: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观察到,随着时间的变化,第~段速度在增加;第二段速度没有变:第三段速度在减少。

师:听一听我的掌声能表示汽车行驶的哪一段?(生:第一段。)

师:第二段和第三段能不能用你的办法也来表演一下,你可以用拍手,也可以用发声音,还可以用别的方式。这样吧,你先演给同桌看,让他猜一猜你演的哪一段。

师:请你来表演,其他孩子猜一猜他们表现的汽车行驶的哪一段?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我认为他表演的是第三段。因为他的掌声越来越小了。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五年级数学《看图找关系》教学设计、过程及评价 (5) 小结:时间在不断变化,速度却时而变时而没变。通过看图,我们找到了时间与速度的关系。(板书课题:找关系)

(6) 根据你刚才看图找到的关系完成以下填空。

2.事实上,交通并不是每天都这样.同样是从解放路上车.到商场下车,吴老师偶尔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出示图)

(1)师:请你试一试大致描述这辆汽车的行驶情况?

同桌两人交流后描述:汽车先提速,再保持一定的速度,然后减速,可能中途遇到了红灯停了一会儿,接着提速,再匀速前进,最后减速直至停止。

(2)闪点(第一次停车的点和第二次停车的点):结合横线和竖线,请你说说在A点车速为多少?那在B点呢?

3、谈话:拿到一幅图你先看什么?再看什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方法? 总结、归纳看图的方法,学生进一步理解看图的方法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横线 竖线 折线)

师:我们拿到一幅图,先看横线和竖线表示的意思(板书连线),看说的是谁和谁的关系,比如时间与面积,时间与速度,再看看折线,结合折线来找关系。(板书:找关系)

三、练习巩固,思维训练。

1、活动二,研究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提供信息:小明的父母一起出门散步,走到读报栏后,小明的母亲独自返回家中。小明的父亲看了一会儿报后回家。下面的两幅图,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父亲的行为,哪幅图描述的是小明母亲的行为,说说你的理由。

(1)这一段横着线表示什么?

(2)这个点表示什么?(老师走到报亭,开始看报)那这个点呢?(看报结束,开始回家)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适当拓展:父亲和母亲行为的两幅图有哪些区别?说明了什么?

2、活动三,研究楼层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提供信息:学校教学楼有四层。五(1)班的同学第一节课到三楼上数学课,第二节课到二楼上美术课,第三节课到四楼上音乐课,第四节课回到三楼上语文课,中午到一楼食堂吃饭。下面哪一幅图比较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

集体反馈,说说排除另外两幅图的理由。

通过这两题的练习,学生经历了选择,排除,分析等学习方式方法,体会图的变化与事件或行为变化的联系。

四、实践应用,总结评价。

1、欣赏生活中各类图表。重新审视课前出示的图表时,虽然对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图表只停留在略知一二的水平上,但学生拥有了信心。

2、总结评价: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觉得用图表来描述事情有什么好处?(简洁、直观)生活中有很多用图表描述的情况,只要用你的慧眼去观察,你会发现很多图表的美,数学的美。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上的总结,表现上的评价,情感上的认知与提升。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