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倒...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苏教版《实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2,完成练一练和练习十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反思过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推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感知策略

1.出示:选择其中一道进行填写,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① □ 7 □ 9 54

②一个数乘上4,再除以7后得12,这个数是□ 。

你选择了哪道习题?选择这道习题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发现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简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揭题:

刚才我们在选择习题时发现,第一小题比第二小题更加形象、直观,所以我们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把题中的条件变成示意图或摘录出来,有利于减轻思维的难度(请一名学生上去演示一下化繁为简的技巧)。师利用两道题的共性引出课题策略(板书:倒过来推想)

这种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在我们的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使用,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唤醒学生已有经验,为倒推策略的探索提供了着力点,促进新认知的高效建构。]

二、初步体验,提炼策略

1.出示例l,提出问题。多媒体动态呈现问题(教材第88页例1)。

师:这儿有两杯果汁,从图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讨论:(出示问题)

①现在的两杯果汁和原来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②知道了现在两个杯子现在的果汁数量,可以怎样球原来两个杯子中的果汁数量?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

提出问题:要求原来两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2.解决问题

①学生自主填写课本第88页的表格。提出要求:边填边思考表格中的每个数据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甲杯/ml

乙杯/ml

现在

原来

②同桌交流,互相说说说说是怎么推算的。

③全班交流,反馈。

结合回答演示:甲杯的果汁数就在现在200毫升的基础上增加多少,乙杯呢?

交流:展示学生的表格,说一说想法?

追问:要求原来的情况,我们是从哪儿开始想起呢?原来的变化过程是甲杯倒人乙杯40毫升,倒推时是怎样变化的?(强调:变化过程相反)

3.回顾反思

师:回想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我们先算的是什么?我们是从哪里开始倒推的呢?

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后,集体反馈。

小结:看来当我们知道现在的量,要求原来的量时(板书),我们就可以用倒推的方法来解决。(完成板书:原来: 倒过来想一想 现在)

小结:倒过来推想就要从现在的数量出发,根据各自发生的变化往回推算出原来的数量,也可以简称倒推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思维。借助多媒体动态展示题中的信息和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师生在互动对话中建构数学模型。接下来通过看一看、倒一倒、填一填、算一算、说一说,学生初步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倒推过程与变化过程的相反性,感悟倒推的顺序,为例2多步倒推的探究过程做好了良好的心理定向和认知铺垫。]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 三、自主探究,深化理解

1.探索例2

出示例2:(教材第89页)

师:哪位同学来读读上面的信息?

师:学习了例1后,同学们都信心十足,能自己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两点学习建议。

多媒体呈现:

①你能把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摘录下来进行整理吗?

②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列式并解答。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反馈。

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想法和大家一起来分享的?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纸,说一说想法。

追问:要求小明原来有多少张邮票,你们是用什么策略想这个问题的昵?

结合学生的展示引导学生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第一种:

52+30-24=58(张)

师:先倒推哪一步?再倒推到哪一步?倒推时的过程与原来的变化过程相反吗?

第二种:

52+(30-24)=58(张)

师:原来这两个变化的过程可以合二为一吗?现在比原来少6张,现在有52张,把这少的6张补起来就可以得出原来的张数了,52加6的过程;是不是用的倒推法。我们把它变成了一步倒推的题目了。

3.检验。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明原有58张,结果是否正确该如何验证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检验。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让学生主动探索,深化理解倒推的策略。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因为思维的深度参与,必然决定了学生对获得策略过程的经历是深刻的。在汇报交流中,对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倒推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策略,但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再次让学生体验事情的变化是有顺序的,从而感悟到有条理的思考是很重要的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信息,再启发学生逆向推想,突出倒推的思路。]

四、应用巩固,深化理解

1.纸牌还原游戏(先用文字出现,学生熟练后师口头说,学生还原):

师: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曾说过数学好玩,如果我这有4张纸牌,按照一定的顺序操作:把四张纸牌排成一行,将第1张和第3张交换位置,再将第2张和第4张交换,翻开看到的结果。这四张牌原来是怎样放的呢?

2.完成练一练

引导:如果你是小军,会怎样拿出画片的一半多1张?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3.哪几道题选用倒推的策略解答?请你列出算式。

(1)方方和元元原来共有60张画片,方方给了元元5张画片后,两人的画片同样多。原来两人各有多少张画片?

(2)小明今天带了12元钱去学校,买了一支钢笔用去5元,小红又还给他4元,小明身上还有多少钱?

(3)一辆公共汽车从澄中开往青少年活动,经过瑞佳广场站时,下来了14人,又上去了10人,现在车上有乘客44人,你知道车上原来有多少名乘客吗?

五、回顾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研究的这类问题,其实在古代早就有人研究了。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张遂曾以李白喝酒为题材编了一道算题: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斗是古代酒具,也可作计量单位)。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灵活调度,如果时间不允许,留置课外思考)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情况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呢?怎样运用呢?

小结:如果某种数量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已经知道了现在的结果,要求原来的数量,就可以用倒推的策略。先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往前倒推,直至求出答案。在倒推的时候要注意变化顺序。(板书:变化顺序)

六、课外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十六第1、2题。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后,对解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是如何运用倒推的策略来分析并解决具体问题的,体会到倒推策略的问题特点,从而建构倒推策略的模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课后的拓展延伸,使学生感知倒推的策略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润物无声地渗透思想教育,激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浓厚兴趣。]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