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分数再认识》教学实例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分数再认识》教学实例一、 谈话导入、回顾意义。
在三年级我们第一次认识了分数,初步了解了一些有关分数的知识,咱们一起来回忆回忆。
1,用分数表示下图中的阴影部分,并试着说出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意图: 理解分数表示的意义。体会分子、分母各自表示的意思。
2,拿出八支黄色铅笔的1/4,拿出八支蓝色铅笔的3/4。
意图:体会1/4和3/4的整体相同,但各自表示的数量不同。
引入:这节课我们就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共同学习分数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回忆已学过的相关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准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探索欲。
二、 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活动:全班分成六组,每组从铅笔盒中拿出铅笔总数的1/2。
意图:让学生体会1/2的拿法。
2,汇报:
1组汇报铅笔总数和拿出的铅笔数及拿法。
2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师:怎么拿出的铅笔数一样多呢?(因为铅笔的总数一样多。)
意图:发现拿出的铅笔数相同,原因在于铅笔总数相同。
3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4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5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6组汇报拿出的铅笔数。
三、探求新知、理解意义。
1、师:怎么拿出的铅笔数不一样多呢?(因为铅笔的总数不一样多。)怎么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数多,有的同学拿出的铅笔数少呢?(因为铅笔的总数有的多,有的少)如果铅笔的总数发生变化,那拿出的铅笔数也就随着发生变化。看来铅笔的总数还是很关键的。
意图:发现拿出的铅笔数不同,原因在于铅笔总数不同。由于每盒中铅笔总数不同,因此铅笔总数的1/2就不同。对于1/2这个分数而言,由于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1/2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通过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在拿铅笔的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相同的地方?
六组同学拿铅笔的方法相同,都是把铅笔总数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拿出了其中的1份。也就是说,拿出的1份是2份这个整体的1/2。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再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量也不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说一说
下面各图形的1/2,他们的大小一样吗?
意图: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也就不一样。即分数具体相对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四、练习反馈、提升认识。
⒈笑笑喝了她这杯饮料的1/3,淘气喝了他这杯饮料的1/3,谁喝的多?
意图:体会同样是喝一杯饮料的1/3,由于整体有可能不同,所以喝的1/3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2.强强喝了一杯饮料的1/2,妈妈喝了剩下饮料的1/2,他们谁喝的多?
意图:体会同样是喝一杯饮料的1/2,由于整体不同,所以喝的1/2的多少不同。
3.为帮助南方受雪灾地区的灾民,小明捐献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多吗?请说明理由。
意图: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五、回顾反思、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学习方法上、学习能力上有哪些收获?有什么问题与不足吗?
意图:为了更好地促进今后的教学。
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6)导学案
第13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教与学+练与测+10分钟当堂反馈
第25章概率初步数学活动课件【倍速课时学练】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1课时)课件【倍速课时学练】
【2014年秋】沪科版九年级上21.5反比例函数(3)导学案
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1)导学案
21.6综合与实践—获取最大利润导学案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1)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第23章旋转课件(8份)
21.4二次函数的应用(2)导学案
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5)导学案
21.4二次函数的应用(3)导学案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2)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2课时)课件【倍速课时学练】
第25章概率初步小结课件【倍速课时学练】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3课时)课件【倍速课时学练】
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2)导学案
21.1一元二次方程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
【2014年秋】沪科版九年级上21.5反比例函数(1)导学案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第5课时)课件【倍速课时学练】
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课件+教案+学案+同步练习(7份)
第12章一次函数教与学+练与测+10分钟当堂反馈(pdf版)
第15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教与学+练与测+当堂反馈
22.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导学案
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导学案
第22章二次函数课件(12份)
21.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3)导学案
【2014年秋】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21.1二次函数导学案
21.4二次函数的应用(4)导学案
【2014年秋】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22.1比例线段(5)导学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