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统计》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十单元:统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P94-96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学具准备:彩笔、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P94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成绩等)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A、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独立练习。
3: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4: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亮点,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开展数学小辩论,学生们言词犀利,我眉开眼笑。
2004北京高考数学(理)
贵州省黔南州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2004全国高考数学(理)(一)
2004重庆高考数学(理)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2004广东高考数学(理)
2004广东高考数学(文)
2004湖南高考数学(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2004湖北高考数学(文)
2004浙江高考数学(理)
辽宁省丹东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2006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数学参考评分标准(理科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三)
2004全国高考数学(理)(二)
福建省泉州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2004天津高考数学(文)
2004广西高考数学(理)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七)
2004全国高考数学(文)(二)
高考数学选择题专项训练(十)
2004全国高考数学(文)(一)
福建省漳州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贵州省六盘水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2004福建高考数学(理)
黑龙江省绥化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贵州省毕节市2016年中考数学试题
2004全国高考数学(理)(四)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