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找规律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具准备
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
103= 508= 402= 504=
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
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2、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3、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
三、讲授新课
1、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
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
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
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组发言。
4)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
(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如14030,先计算143=42;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即14030=4200。
3、试一试。
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
五、作业设计
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
六、板书设计
找规律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课稿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苏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用数学
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乘法估算》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1-5各数的认识”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面积》说课稿(北师大)
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说课稿(北师大版)
《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的教学说课(西南师大版)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说课稿
四年级《生活中的正负数》说课稿
《分苹果》评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8和9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位置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说课稿 《认识时间》(二)
万以内数的认识案例
例谈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说课稿
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说课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负数》说课稿
“长方体与正方体”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说课稿 10的加减法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说课稿—圆的认识
小学数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1
《三角形》 说课稿(人教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