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吨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说明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吨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说明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三单元
课前准备:
20千克的矿泉水4桶,每位学生准备1元硬币一枚,1千克重的物体一包,搜集一些物体的重量。
设计理念:
1.在猜测中生成悬念。课一开始,让学生猜测老师的体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对勇于猜测的学生,老师都予以表扬。在热烈的氛围中,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14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才大约有1吨重,设置了“吨”的悬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学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矿泉水,搬运50次,才正好是1吨。
3.在体验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计体重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吨的概念,并且由全班学生的总体重得出了“吨”与“千克”的化聚方法。在这样的亲身经历中让学生生成新知就显得很自然了。
教学过程:
一、猜与掂
1.老师想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看看谁说得最接近。
2.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你猜对了吗?
(通过猜测老师的体重,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估计重量的能力)
3.与千克有关的重量单位还有吗?(指名说)我们再来说一说千克与克的关系。1千克=1000克,那么75千克=( )克。
4.现在请你拿出一元钱的硬币放在自己的手上,静静地感受。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觉?把1千克的物体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继续静静地体验一下。现在来说说1千克重的物体给你的感觉。
(通过“掂”这个过程,增强乐学生的亲身经历,促使学生对1克、1千克有了进一步的体验,从而为学习“吨”的认识打下伏笔。)
二、引题
1.老师的体重是75千克,谁来试着抱一下老师?(抱不动)老师告诉人家,大约14个老师合在一起,就有1吨重了。对此,小朋友们有什么感想?
2.刚才我们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体的,现在1吨的物体你还能用手来掂吗?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与吨有关的知识。
(用“让学生尝试抱老师”这种方式来引题,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告诉学生14个老师的体重才大约有1吨重,让学生感受吨。)
三、新知探究
1.吨的用途。
在这之前,你看到或者听到过跟吨有关的事例吗?(生举例
师总结:计量较重的物体的的质量,通常用“吨”来做单位。计量大宗物体的质量,也用“吨”来做单位,在平时我们看到的“t”“T”,这就是吨的记号。
2.体验1吨。
(1)下面,老师组织大家搞一个实践活动,主要是搬运矿泉水。要求:每组派两个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数次数,把搬运的次数写在黑板上。从讲台的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为止,其他的小朋友为他们加油,观察他们的动作与身体的变化。(在搬运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重要阶段,搬不动就不要硬撑。)
(2)刚刚参加搬运的小朋友站到小组中间,让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搬了10次都不到,他们就这么累?
(3)再一次搬运矿泉水,请刚才发表观点的几位同学参加,搬完,请你们跟大家说说你的感受。
(4)1桶矿泉水约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吨。从这句话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50桶矿泉水重1吨。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吨
(5)5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通过搬运矿泉水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再次体验吨,以使学生对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3.再次感受吨。
(1)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估计体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计一下他的体重;③把你的体重告诉抱你的好朋友。游戏在2分钟内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静静地体会,你有什么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学的体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个同学合在一起才会有1吨?现在我们班有52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的体重是25千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渗透。
1300千克=1吨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体,又是几吨几千克呢?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搬运矿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实践游戏活动,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吨”的概念,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来的信息
1.展示课外收集到的一些物体的重量,谁愿意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2.在这些信息中,哪些物体合起来大约有1吨?所有物体的重量合起来有几吨几千克?
5.1认识一元一次不等式课件ppt缙云县壶滨中学八年级上
第7章一次函数复习课件1(绍兴市马鞍镇中学八年级上)
3.2直棱柱表面展开图课件ppt上虞市竺可桢中学八年级上
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课件ppt绍兴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
4.1抽样课件ppt浙江省上虞市竺可桢中学八年级上
5.3一元一次不等式(3)课件ppt缙云县壶滨中学八年级上
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上1.2平行线的判定(2)课件
7.2认识函数(二)课件ppt绍兴市马鞍镇中学八年级上
3.4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课件ppt上虞市竺可桢中学八年级上
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课件ppt缙云县壶滨中学八年级上
一次函数的应用(2)课件ppt(绍兴市马鞍镇中学八年级上)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中学八年级上4.3众位数和众数课件ppt
奉化市溪口中学八年级上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复习课件
《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课件ppt浙教版八年级上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中学八年级上7.3一次函数课件ppt
浙江省奉化市溪口中学八年级上3.3三视图课件ppt
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上1.3平行线的性质(2)课件
7.2认识函数(一)课件ppt绍兴市马鞍镇中学八年级上
4.5统计量的选择与应用课件ppt浙教版八年级上
奉化市溪口中学八年级上5.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课件ppt
一次函数的图象课件1(绍兴市马鞍镇中学八年级上)
6.2.1平面直角坐标系课件ppt绍兴县实验中学八年级上
6.1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课件ppt缙云县壶滨中学八年级上
4.2平均数课件ppt浙江省上虞市竺可桢中学八年级上
一次函数的图象课件2(绍兴市马鞍镇中学八年级上)
5.2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ppt丽水市缙云县壶滨中学八年级上
7.1常量和变量课件ppt浙江省绍兴市马鞍镇中学八年级上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ppt浙教版八年级上
2.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件ppt
《4.2平均数》课件ppt浙教版八年级上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