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两步乘法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2、让学生从多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多角度能用两步连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描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今天谢老师非常高兴能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数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问了本校的其他老师说我们班的同学上课特别积极,老师特想在这节课上看到大家的风采。看谁的耳朵最会听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发言,看谁的脑筋动得最快并且能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一个方阵
师:前段时间育才小学正在举行运动会,瞧,他们排着整齐的方阵过来了。(播放:运动会情境)如果老师用手中的这副图上的一个圆表示其中的一个人(贴图),那你从这一个方阵中(板:一个方阵)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横着排的有5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横着排的叫做行。板:行
师:那有几行?每行几人?板:每行有5人,有4行。
生2:竖着排的有4人。
师:在数学上,我们把竖着排的叫做列。板:列
师:那有几列?每列几人?板:每列有4人,有5列。
生:一个方阵有20人。
师:很棒,你还看出了一个方阵的人数。
2、提出问题
师:紧接着又走来了一个相同的方阵,看着这两个方阵,现在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2个方阵一共有几人?
3、探究方法
师:这个问题你能自己解决吗?
(安静独立地思考,把算式写到本子上;写好后,思考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巡视一圈,同时听取和指导完善学生说的过程。
4、汇报交流
(1)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生说算式师板,再说思路)
生1:54=20(人)
202=40(人)
师:那你的这个算式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一个方阵的人数,就是54=20(人),再求2个方阵的人数,就是202=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2) 师:除了这种方法,谁有不同的算法或思路?
生1:25=10(人)
104=40(人)
师:那你的这个思路是先求哪部分,再求什么?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行的人数,就是25=10(人),再求4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104=40(人)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师:谁能根据这幅图把刚才这名同学的思路再说一次?(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3) 师:还有另一种方法吗?
生1:42=8(人)
85=40(人)
师:42=8(人) ,表示你先求哪部分?(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师移动方阵
师:你能上来圈一圈吗?第一步先求哪部分?
生:先求合并后一个列的人数,就是42=8(人),再求5个这样一行的人数,就是 85=40(人)
师:谁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再来说一说?(生说师同步媒体演示)
师:大家都都听懂了他的解题思路吗?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方法的解题思路。(生齐读)
【预设】:若学生出不来第三种方法,则师出示。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小朋友的方法,42=8,85=40你能说一说吗?他表示的42先求哪部分,再求?
师:你能上来指一指吗?你可真聪明!
(4) 师:那我们能把这2条算式,写成一条综合算式吗?
生1:452=40(人),生2:254=40(人),生3:245=40(人)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5、对比提升
(1)师:通过刚才的小组交流,我们得出了这样3种方法。(课件出示3种方法)。
(2)观察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预设:答案相同,都用乘法计算(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连乘解决问题)
不同点预设:方法不一样。方法怎么不一样?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小结:真了不起!,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师:学习了方法,就来解决具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鸡蛋问题。(不同策略,解决问题)
师:这么多鸡蛋会有多少个呢?(课件出示堆成一堆的鸡蛋)。
(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这里有信息吗?你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张图片的内容吗?独立解题。
(2)师:如果用一个正方体换掉鸡蛋,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个正方体的问题吗?
生1:从上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45=20(个),203=60(个)
生2:从侧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34=12(个),125=60(个)
生3:从前面看先求一层的正方体个数, 35=15(个),154=60(个)
(同步媒体演示,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小结:真棒!同一个问题,不仅能自己收集信息,还能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在数学中有很多题目是类似的,只要你掌握其中最本质的方法,其实我们的数学就这么简单。
2、面包问题(选择信息,解决问题)
40个队,每队有20位运动员;每人要3个面包,2瓶矿泉水,共要多少个面包呢?
(1)40202=1600
(2)40203=2400
(3)32040=1600
师:怎样改一改其他两个也是正确的。
小结:在解决问题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非常重要。
3、游泳问题(隐含信息,解决问题)
师:在信息中,你觉得那个是需要特别提醒其他同学的?
小结:我很佩服大家,不但能用乘法解决问题,还能灵活的找出题中隐含的信息。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老师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一起还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先求一部分,再求整体。
高中生生涯规划与数学教育结合
2020春五年级数学复学后教学衔接计划
《鸡兔同笼》评课稿
数学教研组总结 ——疫情之下,平凡老师的平凡事
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小学简便运算易错分析
幼儿数学教育另类引导探究
一年级数学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衔接计划
益智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端培训心得一遇上你,是我的缘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预习
五年级数学非笔试测试评价方案
一节低效数学课的特点——随堂听课有感
参加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跟踪实践班第五次培训有感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交流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试卷评讲课
小学数学老师线上教学感悟 我的网课瓶颈期
一(3)班数学线上教学总结
教海无涯“乐”作舟———《找次品》评课稿
《评课稿》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论文 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一年级2019-2020学年下期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小学数学中多媒体辅助手段的运用
学乐云平台在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应用
教研文章 《线上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性探究——以小学低年级为例
听课反思 观《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有感
学习真正在课堂上发生——《平均数》评课稿
【科研成果汇·说课评课】《数字编码》评课稿
学习心得 找准数学教学中的承重墙,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承接线上科学评估,启动线下合理过渡 ——小学数学学科复学衔接的思考
一年级《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老师教研活动心得 数学知识也需要识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