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判断位置方向时的两种句式:在字型和的字型

在字型的以在字后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的字型的以的字前的地点为中心,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作判断。

4、简单的线路图的描述:有方向、有距离、有目标。如:从学校向南走500米到新校区。注意公交路线走几站的容易出错,记得起始站不算一站。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1)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3)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

(4)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注: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除数)

3、笔算除法:

(1)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除法验算:用乘法

① 没有余数:商除数=被除数;

② 有余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判断商的位数: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第三单元 统 计

1、平均数: ①平均数 = 总数量总份数。

②总数量 = 平均数总份数

③总份数 = 总数量 平均数

2、(平均数)能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第四单元 年 月 日

1、 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

1、2、3月 第一季度 90天(平年)91天(闰年)

4、5、6月 第二季度 91天

7、8、9月 第三季度 92天

10、11、12月 第四季度 92天

2、记大小月的方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

31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30天,

只有2月有变化。

3、① 平年:2月(28)天,全年(365)天;上半年有(181)天。

② 闰年:2月(29)天,全年(366)天,上半年有(182)天。

③ 每年下半年都是(184)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① 一般的公历年份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没有余数,就是闰年。

5、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6、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1

7、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区分:时间前没有标记上午下午等字样的是24小时计时法

8、普通计时法与24小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第一圈(0点到12点):

由24时制化到普通时制,数字不变,只要添上早上上午等

由普通时制化到24时制,数字不变,只要去掉早上上午等

第二圈(12点到24点)

由24时制化到普通时制,小时数减去12,且要添上早上上午等

由普通时制化到24时制,小时数加上12,且要去掉早上上午等

9、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10、经过时间的小时数: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如果时间跨过两天,要分为第一天与第二天两段来计算,最后再加起来

11、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原来的年份=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基础知识点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

(1)、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尾与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末位与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第六单元 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4、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如:公园、学校的面积用公顷作单位)、(如:省、市、区或县的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100 10000 100 100

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⑴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⑵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 = 周长2-宽 、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6、 注 意:

(1)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 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组成: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作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数字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点写作.,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数字

2、写小数的类型与方法(写小数不够位时,只需在前面补够0)

(1)分数与小数

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分母是10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01)

(2)单名数的改写(由小单位名改写成大单位名)

进率是10的写成一位小数

进率是100的写成两位小数

进率是1000的写成三位小数

(3)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同名部分作整数部分,小单位部分作小数部分

2、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

3、小数加减法计算:

相同数位对齐 ,也就是小数点对齐。

要从低位开始算起,位数不够用0补齐。

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