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一、乘除法:
1、整十整百数的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或被除数)末尾的0放在一边,再相乘(或相除),然后在积(或商)的末尾添上0。(记住:必须方便口算。最后所添0的个数=放在一边的0的总个数。)
2、乘、除法(限除数是一位数)的估算方法: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再进行乘除口算。 (记住:在转化成和原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时,必须方便口算。)
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一位一位地乘。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注意:在竖式中,用后一个因数的十位去乘前一个因数时,积的末位就写在十位。)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一位一位地除,哪一位上除得的商就写在哪一位上,每一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小。(记住:A.被除数最高位上不够商1,就退后一位写商;其它数位上不够商1,就用0来占位。B. 在竖式中,每除一位,就必须在那一位上写一位商。)
5、积的变化规律:A.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就扩大(或缩小)几倍。 B.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6、商的变化规律:A.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扩大(或缩小)几倍。B.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商就缩小或(扩大)相同的倍数。C.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7、数字的排列规律: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大,可能是由乘法或加法算出的。如果题中的数字越来越小,可能是由除法或减法算出的。
二、小数:
1、.叫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分(读法: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读法:直接从前往后读出每一个数字。)
2、小数点左边整数部分: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小数点右边小数部分:第一位是十分位(计数单位是 ,也就是0.1),第二位是百分位(计数单位是 ,也就是0.01)。
3、小数改写成元角分的方法:小数点前面整数部分是几就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几就是几角。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几就是几分。(如:12.68元就是12元6角8分。记住:当角或分为0时,0角或0分可以不写。)
4、分数改成小数的方法:分母是10的分数,就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用两位小数表示。
5、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小数点对齐,从小数点后边最后一位算起,最后在得数上对齐小数点点上小数点。(记住:进位要在前一位加上进的几,退位要在前一位减去几。)
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2、面积的单位:
A.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写作1厘米2(或cm2)。(如橡皮、邮票、硬币等)
B.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可以写作1分米2(或dm2)。(如课本面、书桌面等)
C.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写作1米2(或m2)。(如黑板面、教室地面、操场等)
3、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m2=100dm2)、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dm2=100cm2)。
4、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1、意 义
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长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长+宽)2
长+宽=周长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面积=长宽
长=面积宽
宽=面积长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长、宽,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面积。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 5、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比较项目
周 长
面 积
不同点
1、意 义
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总长。
正方形表面的大小。
2、使用单位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3、计算公式
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面积=边长边长
相同点
已知条件
必须要知道边长,才能求出正方形的周长、面积。
四、轴对称:
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
2、类型: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3、画图:
A.画对称轴的方法:左右对称的图形,在它左右两边的最上端找到一组相对称的点,并量出这两个点的中点。然后在最下端量出一组对称点的中点。最后经过这两个中点划出一条虚线。(上下对称的图形画法相似)
B.根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先将已知图形的每个角的顶点,在对称轴的另一端,以对称轴为中点量出与它们的相对称的点。最后将这些点用已知图形的连接方法一一连接起来。
(记住:找对称点时,必须以对称轴为中心。)
五、统计:
复式统计表的表头确定方法:
2 1
3
1、图中1定为项目(或类别),它对应的是单式统计表第一横栏的每个统计类别。
2、图中2由该表的标题名称确定,如标题为成绩统计表,那2就定为成绩。
3、图中3由组成该表的两个单式表的统计对象合并而定。
如:两个单式表为男生成绩统计表女生成绩统计表,那3就定为性别,见书 P94例4。
如:两个单式表为一年级成绩统计表二年级成绩统计表,那3就定为年级。
如:两个单式表为上学期体重统计表下学期体重统计表,那3就定为学期,见书P134第18题。
(记住:合计是求那一栏所有数字的和。平均=数字的总和数字的个数。)
8.1确定事件与随机事件【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
9.3平行四边形【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12份)
7.2统计表、统计图的选用【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4份)
11.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课件(2份打包)
10.1分式【参考教案+同步课件】(2份)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9.5三角形的中位线课件(共14张PPT)
8.2可能性的大小【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12.2二次根式的乘除课件(4份打包)
12.1二次根式【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5份)
9.4矩形、菱形、正方形【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10份)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9.4矩形、菱形、正方形课件(5份打包)
9.2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7.3频数与频率课件(共21张PPT)
第11章《反比例函数》复习【参考教案+同步课件】
10.1分式课件(全国优质观摩课)(共30张PPT)
苏教版八年级数学下7.1普查与抽样调查课件+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8.2可能性的大小ppt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9.3平行四边形课件(3份打包)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12.3二次根式的加减课件(2份打包)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9.1图形的旋转ppt课件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12.1二次根式课件(2份打包)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7.1普查与抽样调查ppt课件
9.1图形的旋转【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
第7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复习课件(共10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10.2分式的基本性质课件(3份打包)
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八年级下第11章反比例函数课件(6份)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10.3分式的加减课件(共28张PPT)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8.3频率与概率ppt课件
1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学案+参考教案+同步课件】
12.2二次根式的乘除说课课件(共16张PPT)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