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千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千克”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认识千克”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5~38页上的内容。教材从实际情境中引出物体轻重的概念,再认识各式各样的秤,接着引出计量单位千克,让学生体会到千克的建立是日常生活中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然后通过观察秤面和相关的物品,认识1千克,再让学生试着称1千克的大米、鸡蛋,拎一拎、数一数,丰富对1千克的感知,使他们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
在“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千克的认识。
教材还结合认识千克,在“你知道吗?”栏目中,介绍了旅客乘坐火车或飞机时可以免费携带行李重量的规定。
设计理念:
1、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2、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学习新知
1、感知轻重
(1)播放录象故事:一天,妈妈和小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拿了一袋红枣,小明拿了一袋膨化食品。小明对妈妈说:这两袋食品,哪一袋重一些?
(2)猜一猜:你认为哪一袋重?
(3)议一议:那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吗?
(4)试一试: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试一试。
(5)质疑:看来物体有轻有重,怎样才能知道物体具体有多重呢?这就要用到秤。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巧妙地创设了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
2、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1)说一说:你曾见过哪些的秤?它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2)电脑演示各种秤。
(3)(屏幕上出示台秤)介绍:在生活中,人们秤一般物品时都使用台秤。
3、认识千克
(1)介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2)观察: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
(3)说明:秤面上的数可以表示所称物体的重量,指针指着几就是几千克。
(4)操作:在台秤上放上一袋红枣,指针指着数字几?
(5)提问:你知道这表示什么吗?
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这袋红枣重1千克。
(6)找一找:你能在秤面上找到2千克、3千克、4千克和5千克吗?
4、试一试
(1)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
(2)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通过观察、操作、合作、思考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质量。]
二、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巩固练习
(1)买蔬菜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蔬菜专区,买了白菜、冬瓜、芹菜、南瓜。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每种蔬菜各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③看了这几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买水果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和妈妈又来到了水果专区,买了西瓜和菠萝。
②(出示图)小组讨论:你能根据图上表示的意思说一说西瓜和菠萝大约重几千克?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买大米
①继续播放录象故事:小明看到超市的一边堆着几袋米,他想知道一共重多少千克?可以算一算。
②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通过买东西、称东西的过程,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
2、拓展知识
(1)理解“净含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①你能说出下面的物品各有多重吗?
②“净含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2)理解“载重量”
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①你知道它们各可以载重多少千克吗?
②“载重量”表示什么意思?
③说明:“净含量”是指能负担的重量。
[把知识拓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3)听“你知道吗?”
三、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四、课外实践活动
1、到商店里去看一看,了解哪些物品重1千克。
2、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看你能拎起几千克的物品。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了解的结果记录下来,或写成数学日记,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数学内容,进一步增强千克的认识和了解。]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亿以内数的写法(参考教案二)
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参考教案二)
第五单元测试题[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浙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教案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第九册第二章应用题(一)
三步应用题 ( 二 )(参考教案二)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参考教案二)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长方体的表面积
列方程和算术方法解答对比
正方体的认识
亿以内数的读法(参考教案二)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教案
求平均数(参考教案二)
数的整除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解简易方程(二)
长方体物体的包装
相遇问题(二)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含有几个小三角形(参考教案一)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第九册第二章
连除应用题(参考教案二)
解简易方程(一)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参考教案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