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初步掌握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谈话激情:同学们,你听说过西双版纳吗?那你一定听说过金庸武侠片中的大理国。它指的就是现在的云南------一个非常美丽、神奇地方,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欣赏美丽的云南风光。(课件出示云南的自然风光图片,结合图片介绍云南的主要旅游景点。)
同学们,你觉得云南美吗?下面就让小导游聪聪带我们一起走进云南,去领略沿途的风光。
2、准备铺垫:
出示题目:聪聪准备了两辆大客车,这两辆车共有82个座位,车上已经坐了64人,还有多少个空位?
学生独立笔算,说计算过程。
(二)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
1. 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交通工具准备好了,再让我们看看路线图吧。
出示小导游聪聪安排的路线图:仔细观察,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从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我们从昆明出发,已经到大理了。)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从大理到丽江多少千米?)
师: 要求大理到丽江还有多远?怎样列式?
指名口答,板书算式:517-348=
2.尝试估算、多法并举
提问:你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吗?
学生尝试估算。
(学生可能提出三种估算方法:A、500-350=150(千米)B、520-350=170(千米)C、500-300=200(千米))
师:这三种方法,哪一种估算结果最接近准确数呢?想不想动笔算一算?
3.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师:请同学们独立试算,遇到不明白的问题与同伴讨论或写在黑板的疑难卡上,比一比,看谁的问题多?解决的办法多?
师参与指导
4、总结升华 比较算法
师:同学们,你都遇到了那些问题?怎样解决的?学会了吗?谁愿意把计算的过程讲给大家听?(生边板演、边讲解)
总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这道题目与前面的题目有什么不同吗?(对,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两次连续退位减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连续退位减法。(板书课题)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比较算法:和笔算的结果比一比,那一种估算的结果最接近准确数?在估算的时候,要力求简洁,还要尽量接近准确数。
5、看书质疑,确认结论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大家独立看书。
生看课本,巩固理解。
(三) 精心设练 乐中用新
1.帮动物找家。
师:在与聪聪的旅游中我们学到了知识,现在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这些都是云南特有的珍惜动物,它们在野外迷路了,你愿意帮它们找到家吗?(屏幕出示)
594-129=325-187=932-654=
852-265= 459-68=
391138278 365 587
学生小组分工,每人做一道,并回答。
师:同学们真有爱心,我们这一课所学的退位减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个位不够减,十位就退1给个位,这个1到个位就变成10,十位不够减,百位就退1 给十位,这个1到十位也变成10。给别人一点,对别人来说就是莫大的帮助。
2 、闯关卡。
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达丽江的玉龙雪山了,但聪聪说要想爬山必须过了这四个关卡。你有信心吗?
第一关:656 -198=
第二关:343 -157=
第三关:754 -196=
第四关:826 -637=
生逐题做,讲评答案。
欣赏美丽的玉龙雪山风景。
3. 解决问题。
师:听说丽江动物园也是非常有名,想不想去看看。
出示题目:丽江动物园最有名的要数猴山、大象馆和孔雀园。这三个景点在同一条路上。从猴山到大象馆有252米,从孔雀园到大象馆有176米,你能算出从猴山到孔雀园有多远吗?
生独立做,讲评。
(四)评价体验 情感延伸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呀!我们的云南之旅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问题?你表现得怎么样?老师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
(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总结:这节课,大家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合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示了你对大自然、对同伴的爱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祝愿大家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健康成长。
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提升计算教学中操作的思维价值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点点滴滴,尽在新知生成时——国标版第十一册教学感想
校本研究,我们忽视了什么?
给学生一个点金的手指——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初探
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
盐城市小学数学“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发言摘要
匡正“数学性”与“生活化”的关系
例谈改造数学练习题的策略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追寻教学的起点
指导学生记数学课堂笔记的理性思考
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
我的一节公开课——谈对统计教学的认知
捕捉动态生成 绽放课堂精彩
数学的真实在于细节的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教学例谈
谈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
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思考
“做”出数学味
数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凝视与出路审视
在推敲中生成教学智慧
让40分钟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关于数学情境创设的失误
小学生数学理趣培养初探
洗尽铅华,回归自然——新课程改革中的思考
在“对话”中打磨有效的教学设计
观察课堂 反思教学——例谈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