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第7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

教学目标:

1、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步计算的含义。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积极学习的态度,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列竖式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交流合作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理解透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顺口溜游戏

1只小鸡2条腿,5只小鸡( )条腿,10只小鸡( )条腿,20只小鸡( )条腿,50只小鸡( )条腿,100只小鸡( )条腿。

一只小狗4条腿,2只小狗( )条腿,6只小狗( )条腿,30只小狗( )条腿,200只小狗( )条腿。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地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2、圣诞节很快要到了,小强、小丽、小雨都想亲手画一张画送给他尊敬的老师,大家请看图:(出示课本情境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尊师情感,激起学生看图的热情,学生都能很快集中精神到看图中。)

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会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尝试,列出算式

可能出现情况:12+12+12;(理由:3个12共多少就列加法)

123(几个几的简便算法,可以列乘法算式)

2、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情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由问题的刺激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另外使估算和笔算有机地结合,以估算促笔算,以笔算带估算。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应用价值,也为准确计算埋下伏笔。)

3、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123的精确结果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算完以后,在小组内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同时让每个学生能充分暴露自己的想法。)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辨析中自己获取知识,以培养学生根据旧知获取新知的迁移类推能力。)

4、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年级上册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让给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5、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的步骤和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如果没有电脑设备,也可板书。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尝试解决----小组交流,取长补短----成果汇报,体验多样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比一比谁做得又准又快:

1、练习十六第二题。

(在竞赛中提高学习兴趣。)

2、练习十六第三题。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有用性。)

(设计意图: 在练习的处理方面,以课本练习为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浅入深,打好基础,形成良好的学习书写习惯,同时体验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记录生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在今天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感觉自己表现得如何?还有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今天学习的重点,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的同时,将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也表达出来,从而使课堂体验更丰富,让学生更加喜欢充满智慧与感情的数学课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