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工作计划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教学工作计划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教学工作计划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落实《xxx2004—2005学年教育工作意见》的要求,围绕《xxx小学2004—2005学年工作计划》,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学校课程改革工作,结合我中心校的实际,现拟订我中心校教学工作如下: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经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追求效率、提升水平”,大力弘扬龙海教育精神,努力实施“三大工程”,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下功夫,以抓好教师发展、深入课程改革和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为工作重点,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2、 深入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 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4、 抓好毕业班工作,搞好学科竞赛

三、工作重点:

以新课程标准为重点,深化教研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的精神,以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为指导,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1)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学期要继续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3)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重视实践经验对书本知识学习的作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相互联系,既要重视教学的结论,又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教学中的主体的体验过程。

2、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本学年要着力抓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

(1)、 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目标。

(2)、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3)、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

(4)、 努力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学校要争创条件,为教师实现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课堂铺平道路。

3、加强教科研工作,确保课题研究质量。

本学期我校继续认真搞好已定的三个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认真实践,进行课题论证,力争巩固、发展、提高,并做好阶段性结题。

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成立校本教研组。

(1)、成立“中心校校本教研组”,由中心校行政人员、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每两周活动一次,活动中将针对各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的个性案例进行诊断、交流,并着力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各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具体负责的校本教研组。

(2)、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良好的教研氛围

各校根据实际制定教研计划。各完小校每逢单周组织教研活动,以低、中、高年级分科目为教研组,要求做到先说课后讲课,听课后认真进行评课,促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教研制度。

根据《龙海市校本教研工作意见》,通过暑期的深入学习、讨论,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原有教研制度进行认真地修改与补充,使教学研究更贴近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更利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帮助教师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1、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

进一步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各校每月一次教育理论讲座、每位教师每两周一次教研组学习、每周两次个人自学;学习内容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做到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学期检查一次,教师业务学习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使教师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

2、继续抓好《小学常规管理》的贯彻实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实施《小学常规管理》,并不断开拓探索。

3、继续做好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

每位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明确的质量意识,确立积极的教学质量目标。要把听随堂课与质量检测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各学科质量的提高,并针对有关薄弱学科、薄弱年级制订相关的转差方案,在年终的考核中注重质量的提高幅度,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4、增强法规意识,严格课程教学计划的管理,并大力提高学生学科课外活动的质量。

课程是实施素质的核心,严格课程计划的管理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保证,要坚持“开齐、上足、教好”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教师严格执行本校调、代课 制度,不随意调课、挤课。

中心校行政人员实行包校责任制,加强小学教育教学规范化管理,切实落实漳州市教育局有关加强教育教学和任课教师管理的文件规定,认真实施《中心校评估意见》和《小学中心校级达标评价标准》,加强小学常规管理,创建常规管理优秀学校。

中心校人员、各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30节,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5节,共同探讨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教学实践中重点、难点。

5、严格常规管理,构建良好的教学秩序

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以及质量检测等工作,加大了抽查与反馈力度。要求各校每月进行一次常规检查,并把检查情况反馈给中心校,中心校再对各校进行抽查,并把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建立了教学工作的监控机制。

要求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理念指导旧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改革传统的教案编写结构,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编写有利提高教学质量的学案,要求每位教师每课时的教案的后面留空白处,写教学反思。

同时继续做好防差转差和培优工作,对上学期的差生进行统计跟踪,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转化,争取让他们在期末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成绩,促进班级整体平衡,对于优生要注意对他们的培养,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飞跃。认真对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质量观,牢固确立面向全体的原则,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新的进步。

6、 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合理安排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课堂作业低年级一般要求在课内完成,中年级要求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在课内完成,高年级要求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在课内完成。根据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课外书籍,丰富他们的头脑,开阔他们的视野。

开展竞赛活动,既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又可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语文方面,组织一次作文竞赛,从而发现一批优秀学生。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一)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

1.加大培养力度,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从根本上我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教改实验的成败。现代化的教学呼唤高素质的教师。本学期着重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和学习,以提到教师的整体素质

(1).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要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本学期的教学。每周一为教师沙龙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专家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的理论水平的提高。同时继续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内化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精神, 以次来指导教师们的教学。

(2).积极争取和创造机会,让教师聆听专家的报告,引进外校优秀教师到我校示范课,组织老师学习和研究

(3).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采用教师随堂听课及集体评课等方法,与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

(4).让区校级骨干教师发挥引领作用。在学校上示范课,同时重点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听课、评课。

(5)请教育教研专家来现场指导教师。各学科力争区、市级教学活动中取得好名次,以此来带动我校的教学教研整体水平的提高。

2.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教师课堂教学实施和学生实施有效评价。

(1)学校质量部制定石新路小学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师的教学按照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发展进行评价,并制定考核评价。主要看教师是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是否培养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实施发展性评价:创设适宜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土壤和条件;给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搞以分数论成绩,以分数定质量,对学生实行等级制,实施更为合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评价。

5、评选中心校骨干教师。

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表演的舞台,锻炼的机会。采取有效途径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一是师徒结对:通过结对,给双方明确任务和内容,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帮助他们更快地转换角色,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充分发挥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他们上研讨课、示范课的形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