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教案范文_题型归纳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
首页>学习园地>题型归纳>小学数学教...

小学数学教案: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教案范文

2016-10-27 收藏

 统计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就本单元来说,各种动物的只数、各种花的朵数、喜欢几种水果的人数都是数据,这些数据都包含在生活事件和现象中。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楚,把握更准确。安排本单元教学,就是让学生参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感受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功能。 本单元教学的统计是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教材安排了三个统计内容,以突出统计活动的全过程为编写主线。

1.呈现情境、提出问题,从实际需要引发统计活动。

学生有没有统计的热情,能不能主动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进行统计,很大程度上受“需要”的影响。有统计的需要,就会积极介入;没有统计的需要,就不会自觉参与。教材编写十分注意这一点。

例题呈现了许多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场景,各种动物混杂在一起,不容易看清有几种动物,更不容易看清各种动物的只数。为了知道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需要“理一理”。有些动物手捧鲜花,花的颜色不尽相同,为了知道每种颜色花的朵数,需要分颜色“排一排”。为了知道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需要“统计”。教材为教学提供了条件,教学要尽力营造这些“需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2.既放手让学生开展统计活动,又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有了统计愿望,就会主动地分类、计数、比较。为了让学生学到初步的统计知识,学会简单的统计方法,教材不失时机给予指导。

(1)整齐地排列成象形图。为了知道狗、猴、猪的数量,学生很可能在情境图上看和数,虽然能得到数据,但离统计的要求还有距离。教材里把三种动物从下往上、纵横对齐着排列的图画,让学生体会这样整理能防止遗漏和重复,能让人一眼就看清楚……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先分类排列,再数个数。

把附页里的花分颜色排一排,留给学生多样化的空间。可以按颜色横着排,也可以竖着排;各种颜色的次序,可以从多到少地排,也可以从少到多地排,还可以不考虑数量多少随意排。

(2)填表呈现数据。象形图把各种物体分类排列,每种物体有几个还需要数。如果把数据都写出来就方便了,表格是表达数据的一种方式。例题的前半部分,三种动物的象形图下面写出只数,让学生知道获得数据是统计的一项任务。例题的后半部分,把各种颜色花的朵数填入表格,让学生知道表达数据是统计的一件工作。

(3)通过调查获得资料。例题里的统计活动,是把已有的资料(各种动物、各种花)加工整理。“想想做做”增加了统计活动的内容,首先调查每人最喜欢吃的水果,获得资料,然后分类计数。教材为学生设计了调查获取资料的方法: 在附页中剪一个自己最爱吃的水果并集中起来。这种方法便于操作。

3.根据数据回答问题。

获得数据不是统计的最终目的,制作图表不是统计教学的惟一任务。分析研究数据,掌握事物的主要情况,把握现象的发展态势,才体现出统计的价值。例题的前后两部分都问学生“你知道了什么”,这是引导他们利用图、表里的数据进行思考。学生的回答大致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说出各类物体的数量,如来了4只小狗,带来5朵红花……另一种是对数量进行比较或综合,如来的猴最多、猪最少,猪比狗的数量少1,红花和黄花一共有8朵……从本质上讲,两种回答的差别在于对统计获得的数据的利用程度。前一种回答是重要的,后一种回答更有意义。要在肯定前一种回答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有意义的再加工,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

“想想做做”用数据反映小组里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的情况后,可以以“怎样为小组里的同学买水果”为话题,组织学生议论,体会怎样利用统计获得的数据。

另外,教学本单元时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是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顺序不能颠倒。如果先数出各种动物的个数,再进行排列,看图填数就没有意义了。二是不要出现象形统计图、统计表等名词,更不要讲图表的构造。经历统计过程,感受统计思想是教学的重点。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