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连除应用题
一、 说教材分析
1、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2小节“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中的 “连除应用题”。这一部分内容分两课时教学,我要说的是第1课时,教学内容包括P9-10的复习、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的第1-5题。
2、学生在第六册已经学过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的连除应用题。本课学习的是另一种形式的连除应用题,这类应用题与本册前面学习的连乘应用题是互逆的。学习这类应用题,可以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归一应用题作好铺垫。
3、教材首先安排复习与连除应用题有互逆关系的连乘应用题,为知识的迁移作准备。然后学习例2,让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学会在分步列式解答,弄清每算的是什么的基础上,列综合算式解答。接着在“做一做”中安排了一道与例2相似的连除应用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练习中的第1、5题采用不同于例题的形式叙述题目,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第4题则把连乘应用题和相应的连除应用题排列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比较建立知识间的联系。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会用两方法解答这一类应用题。难点是掌握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关键是找出解答连除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二、 说教学目标:
在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思路的基础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的:
(1) 通过观察线段图,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讨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会用两种方法分步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2) 教给学生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3) 通过读题,说已知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通过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对比,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思想。
三、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我分三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 复习导入
多媒体出示P9页复习题,通过师生讨论,借助多媒体分步用线段图表示出复习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再借助线段图复习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为学习例2,进行知识的迁移作准备。
(二) 学习新知(分2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例2
1、 多媒体出示例2,通过师生讨论,借助多媒体分步用线段图表示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习惯。
2、 运用多媒体闪动应用题的问题和条件及线段图,比较例2与复习题的题目和线段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例2的条件就是复习题的问题,例2的就问题是复习题的条件。从而搞清例2与复习题的联系,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为知识的迁移作准备。
3、 结合屏幕出示的复习题和例2的线段图,启发学生思考: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什么?通过师生间讨论得出:要求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可以先求“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还可以先求“5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多少米布”同时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分别两张线段图上表示示先求部分的。
4、 结合第1张线段图,让学生先说说要求“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多少米布”怎样算?求出“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32米布”后再算什么?怎样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板书。然后通过指名板演,集体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分步解答的基础上独立列综合算式解答。
5、 让学生自己结合第2张线段图,在学会用第1种方法解答的基础上在课本上用另一种方法分步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解答好以后指名说说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第2个环节:完成P10“做一做”。
(1) 通过审题,让学生说一说要求“平均1只母鸡1个月生多少个蛋”,可以先求什么?再采用指名板演,集体练习的形式进行练习,巩固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2) 师生讨论,归纳例2与“做一做”在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方面的共同点。
(三) 练习巩固
根据教材内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基本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2、3题,进一步巩固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第二层次,完成练习三第1、5题。通过审题,使学生明白这也是一道连除应用题,只不过叙述的方式和例2不一样,再让学生用例2的方式把第1题叙述一下。防止学生不分析数量关系,只根据题目叙述的形式就判断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第三层次,对比练习:练习三第4题。
(1) 审题,说说这两题分别是什么应用题。
(2) 比较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题目。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的条件就是连乘应用题的问题,连除应用题的问题就是连乘应用题的条件。
(3) 独立解答。
(4) 比较连乘应用题和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连除应用题先求的中间问题和连乘应用题先求的中间问题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为第9题改编应用题作准备。
(四) 全课小结。教师根据屏幕的线段图和板书,揭示连除应用题的特征,板书课题,并总结这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四、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分析比较法,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直观演示进行辅助教学,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借助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方法。
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复习题和例2的线段图,进行知识的迁移,找出连除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掌握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最后通过三个层次的练习,巩固、深化连除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七年下7.4《课题学习--镶嵌》ppt课件之三
新人教版七年下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七下5.1.2《垂线》(第2课时)ppt课件
巫山中学人教七下8.4《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举例》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7.4《课题学习--镶嵌》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新人教版七年下5.2《平行线》ppt课件
古浪六中 人教七下5.4 《平移》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下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PPT课件
亿利东方学校 人教七下6.1《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
育才初中七年级下《不等式的性质》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三角形的稳定性》
新人教版七年下10.1《统计调查》(说课)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小结复习(一)
围场卉原中学 人教七下5.2《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条件)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下5.2.1《平行线》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的外角》ppt课件
四十八团中学 人教七下8.2《消元》ppt说课课件
新人教七年级下7.1.2《三角形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新人教版七年下10.2《直方图》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七年下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下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的外角》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七年下7.4《课题学习--镶嵌》ppt课件之一
洋桥初中七年级下《三角形的内角》
新人教版七年下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的边》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七年下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七年下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用坐标表示平移》ppt课件之一
新人教版七年下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