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此篇《圆环的面积》评课稿为江北市教学竞赛优秀评课稿。
六年级陈老我们展现的是一节朴实无华但具有一定教学效果的课。陈老师给我的教学启示是;
1、教学重难点拿捏准确。一开始复习圆的面积公式为整节课设下铺垫,因为圆环的面积也就是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重点复习圆的面积计算为一些中下生起到很好的唤醒作用。接着马上就接入新授课内容,圆环形状的花圃并导出本课课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新课学习,围绕圆环面积进行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教学重点凸显而出,教学目的非常明确。
2、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剪圆环,亲身体验圆环的行程过程,直观的操作降低了中下生对圆环知识的理解难度,也使全体学生对概念理解、公式推导起了很大作用。看似简单的知识,陈老师还是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六年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动力,这样学习上才能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
3、练习设计围绕重点展开,虽然题目不多,但每道题都有不同特点,各有代表性,第一题是紧靠例题直接给出两个半径,第二个图形是给出两个直接,求圆环面积,与第一题相比有了一点转折。第二题是知识运用,通过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然后画图理解题意,这个教学环节很值得借鉴,高年级学生对应用题如果真的认真审题,能根据题意画图,其实已经解决了一半,好的学习方法能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减少困惑,很值得学习。
自己一点与本节课关系不大的看法,平时黑板板书以及学生作业要求最好能更细心,更规范,黑板上学生的版演结果的单位都没小括号,展示学生作业本时发现学生也没有。细微地方不知道考试是否扣分,但严谨的细节也是数学科所要求的。
在此我们感谢张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提供这么好的优秀评课稿,此评课稿仅供参考。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
浙教版七上2.1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课件
浙教版七上2.2有理数的减法(1)课件
浙教版七上从自然数到分数课件
浙教版七上6.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课件
浙教版七上6.4扇形统计图课件3
浙教版七上5.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课件
浙教版七上6.4扇形统计图课件2
浙教版七上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课件1
浙教版七上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课件3
浙教版七上6.3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课件2
浙教版七上2.7精确数与有效数字课件1
浙教版七上平行线课件
浙教版七上2.2有理数的减法课件
浙教版七上7.5角的大小比较课件
浙教版七上6.2统计表课件3
浙教版七上余角和补角课件
浙教版七上2.4有理数的除法课件2
浙教版七上7.6余角和补角(2)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3)课件
浙教版七上6.4扇形统计图课件
浙教版七上5.4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课件1
浙教版七上7.4角和角的度量课件1
浙教版七上7.3线段的长短比较课件
浙教版七上7.2线段射线和直线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上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课件
浙教版七上7.4角和角的度量课件
浙教版七上有理数乘方(1)课件
浙教版七上6.2统计表课件2
浙教版七上7.8平行线课件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