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
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同。
......
大家都会认为上面所述结论是正确的。这些结论是依据什么原理得出的呢?这个原理叫做抽屉原理。它的内容可以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为:
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东西。
在上面的第一个结论中,由于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因此其中至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5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抽屉原理的一种更一般的表述为:
把多于kn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k是正整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k+1个东西。
利用上述原理容易证明:任意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因为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能,所以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余数相同,即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种表述:
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受,它在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1958年6/7月号的《美国数学月刊》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证明在任意6个人的集会上,或者有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或者有三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
这个问题可以用如下方法简单明了地证出:
在平面上用6个点A、B、C、D、E、F分别代表参加集会的任意6个人。如果两人以前彼此认识,那么就在代表他们的两点间连成一条红线;否则连一条蓝线。考虑A点与其余各点间的5条连线AB,AC,...,AF,它们的颜色不超过2种。根据抽屉原理可知其中至少有3条连线同色,不妨设AB,AC,AD同为红色。如果BC,BD,CD3条连线中有一条(不妨设为BC)也为红色,那么三角形ABC即一个红色三角形,A、B、C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相识:如果BC、BD、CD3条连线全为蓝色,那么三角形BCD即一个蓝色三角形,B、C、D代表的3个人以前彼此不相识。不论哪种情形发生,都符合问题的结论。
图1
六人集会问题是组合数学中著名的拉姆塞定理的一个最简单的特例,这个简单问题的证明思想可用来得出另外一些深入的结论。这些结论构成了组合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拉姆塞理论。从六人集会问题的证明中,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抽屉原理的应用。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第七册数学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数学趣味故事:凶杀案的凶手是谁?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数学期中测试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数学算法的含义知识点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期末考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综合测试题》
4年级下册思维训练题(全)
2016年小学四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卷
乘法分配律的相关试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人教版高三数学选修4-9全年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数学 计算自查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应用题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上册学期末综合卷
角的度量习题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课后练习
四年级下册应用题训练题(归类版)
初中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答案
初二数学上册《乘法公式》知识点归纳
数学除号的历史由来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模拟题
数学乘号的历史
初二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苏教版高二上学期数学算法案例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AB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