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有一种硬币游戏,其规则是:
(1)有一堆硬币,共十二枚。
(2)双方轮流从中取走两枚或三枚硬币。
(3)谁取最后一枚硬币谁输。
Ⅰ.阿曼德和比福德在玩这种游戏,阿曼德开局,比福德随后。
Ⅱ.双方总是尽可能采取能使自己获胜的步骤;如果无法取胜,就尽可能采取能导致和局的步骤。
这两人中是否必定会有一人赢?如果这样,谁会赢?
(提示:首先判定当只有一枚硬币要你取的时候,你是处于稳操胜券的地位,还是处于注定要输,或者导致和局的地位;然后,判定当只有两枚硬币要你取的时候,你是处于稳操胜券的地位,还是处于注定要输,或者导致和局的地位;如此进行,直至判定有十二枚硬币要你取的情况。)
答 案
根据{Ⅱ.双方总是尽可能采取能使自己获胜的步骤;如果无法取胜,就尽可能采取能导致和局的步骤。},如果有一方能够取胜,那他一定要取胜。如果一方能够逼和(假定他不能取胜),那他一定要逼和。
根据(2)和(3):
(a)当这堆硬币中只有一枚硬币要取的时候、显然游戏只能以和局告终,因为谁也不能取。
(b)当这堆硬币中有两枚硬币要取的时候,取者必输。这是因为他必须取走这两枚硬币。
(c)当这堆硬币中有三枚硬币要取的时候,取者只能采取逼和的策略。这是因为如果他一下子把三枚硬币全都取走,那他就输了;于是他只取走两枚硬币,这样对方就不能取了。
(d)当这堆硬币中有四枚硬币要取的时候,取者可以取走两枚硬币从而获胜,因为这样就使对方陷入了只有两枚硬币要取的必败境地。如果他取走三枚硬币游戏就以和局告终。
(e)当这堆硬币中有五枚硬币要取的时候,如果取者能够留下一定枚数的硬币从而使对方陷于必败的境地,那他就赢了。因此,他取走了三枚硬币,使对方陷入了只有两枚硬币要取的必败境地。
(f)当这堆硬币中有六枚硬币要取的时候,取者只能采取逼和的策略。他可以取走三枚硬币,这就造成了有三枚硬币要取的必和局面。如果他只取走两枚硬币,就把有四枚硬币要取的必胜机会留给了对方。
按照这样的推理,我们可以发现,当这堆硬币中有两枚、七枚或十二枚硬币要取的时候,取者注定要输;当这堆硬币中有四枚、五枚、九枚或十枚硬币要取的时候,取者稳操胜券;这堆硬币中有一枚、三枚、六枚、八枚或十一枚硬币要取的时候,游戏必以和局告终。
下列三表总结了这三类情况分别是怎样注定导致失败、怎样稳步走向胜利和怎样以和局告终的。
注定要输的局面 如果一方取走 他留给对方的必胜机会
2
2
0 7
12
稳操胜券的局面 如果一方取走 他使对方陷入的必败境地
4
2
2
5
3
2
9
2
7
10
3
7
只能逼和的局面 如果一方取走 他造成的必和局面
1 -
1
3
2
1
6
3
3
8
2
6
11
3
8
根据{(1)有一堆硬币,共十二枚。},开始时有十二枚硬币。由于十二枚硬币是注定要输的局面,谁开局谁必输。根据{Ⅰ.阿曼德和比福德在玩这种游戏,阿曼德开局,比福德随后。},是阿曼德开局,故阿曼德必输。因此比福德必赢
对当前几种预习观的反思
数学课堂教学的“三字十二条”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例举--小数论文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在数学建构教学观理论指导下浅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我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激活”新课标理念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初探
数学作业的批改
对有数学天赋的学生的施教对策初探
教学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前提
关于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一些探索——浅谈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
数学应用与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谈高年级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浅论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结业论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问题解决”和小学数学课程
波利亚的解题训练与“题海战术”的辨析
让“成长树”伴随学生的成长
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在数学思维训练课中,注意运用迁移规律
如何有效地使用讨论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小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四部曲”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