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19
收藏
德国有一位被世人誉为“万能大师”的通才,他就是莱布尼茨,他在数学、逻辑学、文学、史学和法学等方面都很有建树。
莱布尼茨生于莱比锡,6岁时丧父,但作为大学伦理学教授的父亲给他留下了丰富的藏书,引起了他广泛的学习兴趣。他11岁时自学了拉丁语和希腊语;15岁时因不满足对古典文学和史学的研究,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同时对逻辑学和哲学很感兴趣。莱布尼茨思想活跃,不盲从,有主见,在20岁时就写出了《论组合的技巧》的论文,创立了关于“普遍特征”的“通用代数”,即数理逻辑的新思想。
莱布尼茨还与英国数学家、大物理学家牛顿分别独立地创立了微积分学。莱布尼茨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研究数学的,他终生奋斗的主要目标是寻求一种可以获得知识和创造发明的普遍方法,他的许多数学发现就是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获得的。牛顿建立微积分学主要是从物理学、运动学的观点出发,而莱布尼茨则从哲学、几何学的角度去考虑。今天的积分号∫(拉长的字母S)、微分号d都是莱布尼茨首先使用的。值得一提的是,他发明了能做乘法、除法的机械式计算机(十进制),并首先系统研究了二进制记数方法,这对于现代计算机的发明至关重要。1716年11月14日,莱布尼茨卒于汉诺威。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认识分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认识除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加和减》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与相交“备课参考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十一单元《统计和可能性》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乘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六单元《厘米和米》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位置和方向》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九单元《统计》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认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特色介绍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教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千克和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备课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八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